⊙  中国视听网 > 行业新闻 > 大屏工程 > 视听活动 > 中秋信息典故集锦

中秋信息典故集锦

中国视听网资讯 更新时间:2010-9-19 17:04:11  编辑:温情  [ ]     手机访问

内容导航:

美食典故:中秋宴背后的故事



  谈及中秋宴,不得不提起拜月的典故。相传古代齐国的一位丑女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仍未被宠幸,直至某年的八月十五,天子在月光下看到她,觉得她美貌动人,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便由此而来。拜月看似成为了祈求美貌的一种行为,设香案、摆月饼、西瓜、红枣、葡萄、红枣等作为祭品,中秋宴前后,这种祭拜必不可少。 

  而后来的中秋宴,慢慢演变成为解乡愁、盼团圆的某种寄托,或是成为亲戚朋友难得团聚的某种纪念,这些在先人的诗词中总能找到蛛丝马迹。比如,“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槁秸申酬,轮嗣布。”如今读起文天祥的《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还是能感受到他即将赴中秋宴席的几分期待与欣喜。而这般欣然参加中秋宴的兴致除了来源于一江秋水的冰清华美,当空明月的婉约可人,如画江山的大气磅礴,自然还有佳人相伴的快意动容。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中秋节都伴随着喜庆祥和的气氛,很多时候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而变得格外凄凉,他乡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失意才子对仕途的惆怅,月圆之时,伴随着“此事古难全”的失落,拜月,又何尝不是寄托着无限期盼。

  值得庆幸的是,无论悲喜,对酒当歌,把酒问青天的动作显然带来了很多正面效应,苏轼因中秋宴中欢饮达旦大醉,一吐“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的心事,辛弃疾也在《中秋寄远》中书写着“玉液满、琼杯滑”的离愁痛快,随着酒杯一次次地被斟满,又再次空落的瞬间,或许只有明月才能感受中秋深藏的那份人情世故。文/周人果

页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更多相关:  AV集成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资讯搜索

网友评论

大屏工程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产品导航

设为首页 | 商务信息 | 视听资讯 | 本站动态 | 关于中国视听网 | 网站地图 | 网站RSS | 视听3G | 友情链接
本站网络实名:中国视听网 | 视听网 | 视听产品报价 国际域名:http://www.av-china.com
版权所有 1999 中国视听网 邮箱:av-china@3v.cn 电话:+86-755-33019199(十八线) 传真:+86-755-33010311
深圳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