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创业是不断满足冲动
“我觉得人生是‘布朗运动’,有时候,轨迹不是由你来掌握的,越小的时候越喜欢谈理想,可能小学、中学有,大学我就没了,我是学机械的,就没想过这辈子当工程师,自己都觉得不可能。”马杰表示,中国创业的人,经常都是逼到一定地步了。
1995年从大学毕业,先在工厂做销售与管理,然后外企做销售经理,到1999年开始创业,用他自己的话说,每一步转变都很痛苦,“现在来看呢,我觉得当初的决定无比正确,就没有更正确的路了,但是当时让我无比煎熬。”
“毕业的时候,家里条件不错,让我回山东。但是我想,回去的话不就又回到你们安排的路上去了吗?”马杰花了很久时间思考,最终进了北京的一家工厂干起了销售。三年之后,他打算去外企,他又想了很久:大病统筹养老保险怎么办?
“现在想来很可笑,那个钱也没多少,而且外企工资会高很多,但是当时就真的会那么想。”马杰认为,必须按你想的方式去做一些事情,否则这一辈子是悲哀的,而创业正是不断去满足想做一些事情的想法、冲动,只要慢慢做起来了就会真的很不错。
创业难点在于无人能教
“做一个公司不是创业,业这个词需要一辈子来摸索。”与很多创业者不同,马杰不喜欢说自己的故事,而更乐于思考。前年美国马里兰大学MBA案例曾以小行业成功者收入了雷石公司,当时来调研的人让马杰开始思考“成功”这个话题。
“在我这个行业能见到很多老板,真的是‘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有些企业看起来好像真的能做到很大,但可能明天就倒闭了。”在马杰看来,中国这些年发展的太快了,空出了大量的机会,所以像他这么年轻的人都能很快出来,而这也造成“创业者来不及积累成功的经验”,“不足倒是有很多”。
“前面说的100亿市场,未必是我们做到的。”马杰表示,创业这个课题真正最难的地方在于没人会教你、给你指路,你得自己去摸索,好在市场够大,犯些小错误还可以弥补,“这是一代创业者都需要补的课。”
“前些天开年会,两个公司加起来有300多人,我就挺紧张的。”马杰笑言,自己做50人的公司没问题,100人就有一点吃力,现在做到300人,就完全是在摸索了,“当然我觉得我挺聪明的,这不是我智力的问题,而是我没有接受过这种教育,没有人来指导,我也不能去联想学习,柳传志他也不会教。”
“这两年我开始有意放慢脚步来补课,哪个体系不足就补哪个,蹲下来才能跳得更高。”马杰认为,创业者的遭遇就像“木桶理论”,如果克服不了“短板”,创业很难持久,当然,创业者可以买板子来钉上,但很多时候买不来的,“我现在很紧张的是,这个课还没有人去补,我认识的很多人,对未来都不是能看得特别清楚。”
北京晨报记者 周治宏
更多相关: AV集成
文章来源:雷石
-
【内容导航】
- 第1页·马杰:小行业也有小行业的玩儿法一年卖掉2亿KTV点歌机
- 第2页·“小行业也有自己的玩儿法”
- 第3页·“无名”新领域:五年一百个亿
- 第4页·创业是不断满足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