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63年虚拟现实就开始萌芽,1990—2004年虚拟现实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应用,这几年更是日益火爆,全国各地纷纷开设虚拟现实体验实体店,并逐渐被运用到建筑、游戏、电影等行业,并深受人们喜爱。2016年4月马云发布全新购物方式—Buy,使用VR技术,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辅助传感器,生成可交互的三维购物环境,更是使VR技术家喻户晓,这也意味这VR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怎样让虚拟现实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服务于社会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

VR需要不断跨界融合 上月底,GMIC2018全球互联网大会上,51VR展示了基于“家居新零售”的产品,它结合虚拟现实,再配合智能推荐,用户行为分析,赋能家居行业,升级营销体验。值得注意的是,该产品兼具数据分析功能,可全方位统计用户到店后生成的所有数据,包括联系方式、户型、喜好的家居风格、阶层分布等,精准智能分析用户行为数据,帮助门店多维度优化销售策略,科学规划SKU(库存量单位)。 李熠说:“VR分三个层面,硬件层面国外处于领先地位;底层技术国外领衔,我们在追;但是商业场景开发,我们的VR企业是最厉害的。”他认为,做VR其实就是跨界,VR要和全行业去融合。这里面的融合是不断的跨界,不断的接收专业领域的内容,用虚拟现实技术去呈现,去整合,形成一个新的物种,一个新的业态。 深圳市虚拟现实产业联合会会长谭贻国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国内VR行业已开始不断发展和完善,在虚拟样板间、多类型车辆的行驶、空间布置、设计虚拟演示等方面的应用已经开始深入。谭贻国认为,虚拟交互中的应用体验,是未来十年的创业发展机会。 数据是核心竞争力 “虚拟现实其实本身就是大量的数据跟踪。”重庆工商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教授骆东奇认为,VR+AI是未来行业发展的方向,它运用的场景非常广泛,在提升消费体验的同时,同样会获得大量消费行为的商业数据。他强调,未来最重要的就是数据之争。他称,除了数据汇集存储的能力,更关键是数据深度挖掘能力的竞争。 “多数人工智能公司目前在算力和算法两个方面差距并不大,因此,最关键的核心竞争力落在数据上。”51VRCTO兼首席科学家王立峰博士也表示,人工智能的训练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撑,而现实中数据的获取成本很高,很难在短时间内满足人工智能训练所需的数据。而通过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生成各种条件下海量的虚拟数据,以满足人工智能训练的需要。目前,这种应用场景尤其体现在自动驾驶训练上。 这也给VR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这种虚拟数据可运用到自动驾驶训练无人机训练、以及各种机器人的训练之中。

5G或助力VR消费端发力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遭遇瓶颈期,市场发展速度缓慢, 在他看来原因有几个。比如,技术不过关、产品价格过高、市场消费力不足、使用环境受限严重等。他特别提到,体验感差,是消费市场乏力的主要原因。 重庆工商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教授骆东奇也谈到,技术和市场的同步,是助力产业发展的关键,“有技术,没需求,科技成果难以变现。有需求,没技术,消费端同样不会买账。” “2018年或是一个拐点,挤压了VR行业的创业泡沫,5G技术或助力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李熠认为,5G等基础技术对整个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核心硬件的加速迭代,会让消费者体验不断提升。另外,VR产品的降价,也会增强消费端发力。
5G的到来将彻底颠覆我们的生活方式,它的上网速度与4G相比将提升百倍,只有这样全新的网络环境才能支持得了VR的继续发展,据预测5G将在近两年发行,相信它的到来将把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推到新一个阶段,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