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视听网 > 行业新闻 > 多媒体音箱 > 视听信息 > 史海钩沉,中国多媒体音箱的那些事儿(一)

史海钩沉,中国多媒体音箱的那些事儿(一)

中国视听网资讯 更新时间:2011-1-4 9:49:46  编辑:臧成  [ ]     手机访问

内容导航:

四、新时代即将开始


在创新迅速占领行业领导地位的同时,其他厂商也并没有闲着。漫步者和轻骑兵在这个时候开始向高端产品进军,漫步者著名的R1800T和R1900T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而更高端的,还是现在很多人都已经不记得的R2600T、R2800T以及国内多媒体市场史上唯一的独立有源低音炮R3000T。

另外,漫步者还有一个短暂存在的、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后来所谓高端漫步者的千元以上系列——R6000T、R7000T等等,这个系列产品使用了银笛和惠威的喇叭,以及LM1875、LM3386等功放设计。用料奢华胜过了这之后几年的箱子。不过这个系列产品并没有生产多少,由于当时的市场不成熟,只存在了一年即告停产。

与此同时,轻骑兵也在这个时候推出了著名的M3、M4系列,这两个系列与漫步者的1800、1900系列并立,后来成为那个时代最经典的中档2.0音箱产品。

今天回头去看这段历史,漫步者和轻骑兵当时的行为,与他们在此后的激烈斗争中生存下来并壮大,而没有像同时代很多同地位的品牌一样湮没最后灭亡,有很大的关系。这些中高档产品,也许并没有赚到多少钱,但是通过这方面的尝试,他们成功的提升了自己的核心技术竞争力,把自己从低档入门产品的无序竞争中拔了出来——毕竟音箱是要听的,做好声音才是一个音箱厂家的立身之本。

而在1997-1998年的这段时间,在媒体领域里,也发生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当时还属上海在线旗下的PCHOME,在国内第一个正式做了电脑多媒体音箱的评测;

第二件,则是当时飞翔鸟的黄宇(孔明),成为中国第一个专职的电脑音频评测编辑,虽然孔明退出此行已久,但确实是我们所有这些人共同的先辈;

第三件,则是在1998年下半年或是1999年初的某个时候,在远离当时IT业中心的长沙,一个网名叫云飞的人开始筹备他的个人网站,这个网站的名字,叫短歌行……

(漫步者R2600TB,漫步者的一代准旗舰—更高档的R7000T等并未量产,所以2600TB实际上是量产品中最高档的了—但由于早早停产,所以远不如小弟弟R1900TB出名)


R3000T,漫步者唯一生产过的高档低音炮,也是当时市场上唯一的6寸三腔炮


五、两大巨头的襁褓岁月
在创新叱诧风云,北派三强你追我赶的这个年代,南方的多媒体音箱厂家却是鸦雀无声。惠威在这个时候还在完善自己的家庭影院产品线,在多媒体领域的登场还要到一年多以后,众多规模巨大却不为我们熟悉的厂家,在这个时候在忙着争抢增长越来越快的外单。而今天高居市场顶峰的南方两大巨头,这个时候却刚刚开始起步。

虽然今天麦博已是漫步者之后的市场第二大品牌,但在当年那个时代,与已经声名赫赫的漫步者与轻骑兵相比,麦博却还是一个成立不久,不为人知的小工厂。与众多的代工巨头相比,这个由张琪创立的小公司的规模也称的上小而又小。

然后,这个当时还叫麦蓝(MICROLAND)的小品牌,却做了一件划时代的事情。

1999年,成立不足一年的麦蓝,推出了它的第一款多媒体音箱——M-200(这里不能不说一句,由于惠威M-200的巨大成功,M-200这个型号几乎成了惠威的专有名词,以致后来有谁再用就往往被网友冠以“不厚道”的评价,这个评价甚至一度扣到了麦博的M-200 07版上。其实麦博M-200才是多媒体业内的第一个"M-200“)。而这款产品,是国内厂家在国内市场推出的第一款2.1音箱。

客观的说,从当时的市场来说,这款产品算不上很成功,因为当时的麦博实在太弱小了,不仅不能和如日中天的创新相比,就是随后漫步者、轻骑兵、冲击波所跟进的产品,也凭借自己强大的渠道迅速把麦蓝M-200给淹没了。而从产品设计来说,M-200也颇有模仿创新的感觉,特别是卫星箱几乎就是创新PCWORKS2.1的放大版。

但是,就是这款从市场来看并不能算是非常成功的箱子,却做了两件对后来影响深远的事情——

第一,说起来似乎很可笑的事情,在那个年代,2.1乃是高档音箱的标志,不仅国外的产品几乎大都在120美元以上的天价,就是在国内,创新且不说,漫步者等当时推出的首批产品,价格也都在主打的2.0音箱之上。而麦蓝M-200却以200元这个今天来看也属正常的价格入市,对于将2.1音箱拉入主流市场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第二,那就是更为重要的事情了——麦蓝在M-200这个产品上,首先提出了“低音炮”这个名词。

最初,创新推出PCWORKS2.1之时,对于“.1”部分用的是一个专业而拗口的名词——“超重低音音箱”,而麦博第一个使用了“低音炮”这个词,简洁、形象、朗朗上口,迅速被叫开来,成为了这种设备的专门名词。


大部分的国内音箱大厂,其创始人一般都是公司的老板,如果没有退休的话,显然也是公司的CEO。如张文东之于漫步者、程建军之于轻骑兵、姚鸿波之于惠威、刘志雄之于三诺。不过麦博在这点上却很有意思。

麦博的总经理张琪是麦博的创始人,也是公司的最高经营者。但麦博的董事长却另有其人,是一位当年尚属中年,现今年事已长的女士。

其中的原因传说是当年麦博曾经接受外来注资,而非像漫步者之类完全靠小本经营积累的结果。不过这位董事长据说并不参与日常经营,只是在重大事件中出面,故而媒体业内得谋其面者不多。几个月前,DEBUG应邀赴深圳参加麦博组队参加中国杯帆船赛的启航仪式,期间对廖版笑言——此行最大的收获,莫过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老太太”。

与麦博相比,三诺的登场要更富于戏剧性。

相对来说,幼年的麦博在市场风格上更接近于北派厂商的稳扎稳打,而幼年的三诺,却已经有着浓厚的“乱棍打死老师傅”式的广东厂商作风。

就在麦博推出M-200之前不久,近似于一夜之间,大量三诺的产品出现于各地市场之上。当时的三诺,已经有了两个其一直延续至今的标志性特性——

第一、产品款式奇多且价格奇低;第二、产品造型之丰富、注塑模具使用之多,令人叹为观止。可以说在当时市场主流充斥四四方方的黑箱子的时候,三诺的出世是相当引人注目的。

这两个特点,即便到今天,也是三诺在五大品牌中的典型特点,这种特征,显然与三诺在这几大品牌中,是唯一一个从创立起就将做外单而非零售作为自己的主营业务,是完全分不开的。

与麦博相比,三诺在这个时候于渠道上的发力要更为迅猛,不过就如大部分南方品牌一样,对于市场宣传,三诺就显得远不及渠道重视,所以在这个时期,三诺的用户知名度不仅不及北方的各大品牌,而且实际也不如麦博。三诺真正变得广为人知,还要等到两年以后一个戏剧性的产品。
    

页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更多相关:  AV集成

文章来源:网络


资讯搜索

声明:本站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本站的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视听网”。

网友评论

多媒体音箱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产品导航

设为首页 | 商务信息 | 视听资讯 | 本站动态 | 关于中国视听网 | 网站地图 | 网站RSS | 视听3G | 友情链接
本站网络实名:中国视听网[专业版] 国际域名:www.av-china.com
版权所有 2004-2011 深圳中投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邮箱:av-china@3v.cn 电话:+86-755-33019199(十八线) 传真:+86-755-33010311
深圳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