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视听网 > 行业新闻 > 视频会议 > > 详解企业级视频会议系统的五大热门技术

详解企业级视频会议系统的五大热门技术

中国视听网资讯 更新时间:2010-8-24 8:13:26  编辑:臧成  [ ]     手机访问

内容导航:

四、状态呈现:实现透明通信


  提到状态呈现(Presence),首先想到的是QQ、MSN等即时通信(IM)应用。视频已经实现了通信双方的面对面沟通,还需要预先了解其状态信息吗?

  答案是肯定的。特别是在与企业业务流程实现融合的视频通信中,Presence技术与视频的结合将成为一个新的重点技术。事实上,在企业运营中,各个业务流程基于统一通信发起和执行的过程,可以很好地利用状态服务实现对话双方的透明通信。

  Presence用以传达用户状态以及用户通过一组设备进行通信的能力,如:联机、忙碌、离开、脱机等状态。这些状态信息反映出与该用户与其他用户实现通信的可能性。

  一个最简单的Presence过程如下:一个用户(Watcher)订阅(SUBSCRIBE)他感兴趣的另一用户(Presentity)的Presence状态,Presentity接受订阅请求。以后当Presentity的状态发生变化之后,他会发布(PUBLISH)自己的新状态,这个新状态会通知(NOTIFY)给Watcher。

  从系统的角度来看,视频前端设备与IM系统中的用户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系统应时刻了解各前端设备是否已登录到系统;是否正在被用户访问,以及被哪些用户访问等等。

五、协议兼容:在混合中统一
  除了视频应用本身的技术热点外,在企业中,除了应用和部署一套IP视频系统,并要实现与语音、数据通信平台的“统一”,以及与企业经营决策的各个业务流程相互融合与嵌入,还要面对跨网络互通、跨功能互操作和跨设备通信的诸多问题。

  理论上,视频可以为企业运营各个环节提供多种多样丰富的服务,从最常见的会议、监控到播放、通信、移动等端到端的交互功能。以视频为带动,在统一通信的架构下,企业可以构建自己开放的、性能完善且功能强大的信息交流系统。但这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就是针对于不同的应用,可能有不同的协议和标准,这些标准、协议如何在同一个基于IP的统一通信承载网上实现兼容。再加上企业在部署自己的视频通信系统时,对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有不同选择,那么能够构建一个支持丰富的协议和兼容多种标准,以实现在单一网络环境中提供更多应用功能的综合性平台,就成为企业在视频部署中最常面对的技术难点之一。

  视频应用具有非常丰富的底层标准和协议,大致可以分为硬件设备的协议和软件视频应用协议两大类型。硬件协议最基本的是国际电信联盟ITU建立的H.320标准。几乎全球的硬件视频设备厂家都遵循这一标准,并推出了基于H.320标准的视频会议系统,如华为、Polycom,Vcon,Vtel,RADVISION等厂家。而软件视频会议系统的视频编码则多采用互联网标准化组织ISO的MPEG4标准规范。MPEG4的带宽适应范围广,支持码率从9.6Kbps到8Mbps,压缩率更高。在相同的网络带宽情况下具有更好的视频图像效果。目前硬件协议和软件协议之间已经开始出现融合和兼容的态势,在硬件视频协议中,H.323协议族的H.264编码就采用了MPEG4的技术规范。

  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在使用视频会议或者监控、通信等服务时,构建一个统一的通信平台,使得各种应用能够融合统一。避免设备、应用间不能互通、协作的问题是实现企业统一通信非常重要的门槛。例如,同时支持3G、H.323、SIP和Wi-Fi、WiMAX等协议之间的互通等,用户可以根据自己需求灵活组合。

  在这方面,RADVISION提供了一个在统一通信业务平台(UCS)上,实现视频会议、桌面应用、IP电话、3G移动视频应用、视频监控、视频存储六方面融合的协同解决方案。UCS的技术核心在于,可以兼容各种网络协议和媒体控制处理标准。协同各种终端以及Office桌面软件,实现多协议的转换和协同的“五混”――混协议(支持多协议)、混音、混屏(视频协同)、混网(移动网和互联网融合)、混终端。RADVISION公司是H.323协议的发明者之一,也是后来众多协议的主要发起者和标准制定成员。因此,其实现了通过底层协议融合的方式,支持不同网络协议的混合,实现对多种最终应用简化的思路。

  企业希望获得高品质、高清晰和高度简化的视频技术,并将其应用在所有需要交流和沟通的领域,如通话、会议、谈判、培训、监控,甚至远程医疗。利用这些技术,通信者不再需要地理位置上的“贴近”,因为网络代替了巨大的物理空间距离。未来我们只需要坐在屏幕前,就能在“虚拟的现实”中享受真实的、所有的沟通方式。

页码: 上一页  1 2 3 4

更多相关:  AV集成

文章来源:音响网


资讯搜索

声明:本站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本站的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视听网”。

网友评论

视频会议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产品导航

设为首页 | 商务信息 | 视听资讯 | 本站动态 | 关于中国视听网 | 网站地图 | 网站RSS | 视听3G | 友情链接
本站网络实名:中国视听网 | 视听网 | 视听产品报价 国际域名:http://www.av-china.com
版权所有 1999 中国视听网 邮箱:web@av-china.com 电话:+86-755-33019199(十八线) 传真:+86-755-33010311
深圳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