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电容式触控技术难题如何解决?
电容式触控固然在使用体验和性能上明显优于电阻式触控,这也是它很快成为电阻式触控替代技术的原因,但其推广时间不过才短短2年多,技术与产品的成熟度自然会受到一定的质疑。据了解,早期的电容式触控产品存在发光严重、透光率不均匀、漂移等缺陷,现在这些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这恐怕也是消费者最想了解的。
目前的电容式触控产品性能已相当稳定,针对相关光学性能、线性度、位置漂移等问题也已都有长足的进步,现在的技术成熟度已能满足大多数相关产品的性能要求,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大厂采用电容触屏作为相关产品设计应用证明了这一点。
电容屏主要的缺陷就是当环境温度、湿度改变,环境电场发生变化时引起电容变化,从而产生漂移。但他们的IC能够容忍较高的阻抗,对于ITO来讲,阻抗越高,透光率越好,而他们采用独特的扫描方式也解决了漂移的影响。
除了产品成熟度之外,业界也曾担心成本问题会阻碍电容式触控产品的推广。据悉,目前电容触屏的模块价格较高,大约是纯平电阻式触屏的1.4~2倍多。
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与电阻式产品的这个成本差异并没有被供应商看做是产品普及的障碍。这是因为电容式触控目前多被用在中高端的产品上,它与电阻式触控的定位有所区别,而且中高端产品,尤其是智能手机采用电容式触控已经是今后的趋势。专业人士表示:“把电容式触摸屏与传统的电阻式触摸屏的成本相比较是个误区,因为无论在性能和技术上二者是截然不同档次的产品。为什么没有人说iPhone的价高,是因为没有可比的参考。”
正是由于电容式触摸技术优于其他的解决方案,才被越来越多的消费电子产品采用,这是它发展的动力所在,尽管它跟电阻式触控屏相比还存在一定的成本差异。专业人士认为,电容式触摸产品正快速成为市场的主流,批量生产带动整体价格的下降,只是时间的问题。电容屏成本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产业链还没有完善,没有规模成本优势,而随着Windows7操作系统的正式发布,全球已掀起了一股触控热潮,目前很多笔记本电脑大厂已小批量量产。厂商们也正在通过技术上的努力降低产品的成本,以获得更多对成本较为敏感的产品市场,加速电容式触控产品的普及。
更多相关: AV集成
文章来源:数字标牌网
-
【内容导航】
- 第1页·比较电阻式和电容式技术
- 第2页·解析电容式触控技术
- 第3页·电容式触控技术难题如何解决?
- 第4页·今后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