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光源的闪烁效应及闪烁的测量方法(2)
图2是IEC给出的闪变电压限值曲线。它和视觉敏感系数曲线互为映象,视觉敏感频率为8.8Hz,这时电压变动d最小,是0.29%。该曲线是在周期性矩形(或阶跃)电压作用下得到的。
其中电压变动d表示相邻两个极值电压之差,以百分数形式给出;电压变动频率r表示单位时间内电压变动的次数,单位min-1。
二.闪烁对人眼的危害
光源闪烁对人的视觉系统有刺激作用,会产生不舒适的感觉。人们长期在闪烁的光线下工作或生活,还可能影响视觉系统的生理卫生和心理卫生。这种刺激作用或影响的严重程度与光源闪烁的强度、频率、持续作用时间以及长期性有关。这种影响往往是缓慢的,因此长期以来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随着电子化的高速发展,人们白天在交流荧光灯下和显示器荧光屏前工作;晚上又在交流荧光灯下和电视机荧光屏前生活,甚至伴以眼花潦乱的艺术灯光,因此光源闪烁对视觉系统的影响问题日益突出。
尤其是电光源的频闪效应,给人类生产、日常生活、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错觉引发工伤事故:在电光源的频闪频率,与运动(旋转)物体的速度(转速)成整倍数关系时。运动(旋转)物体的运动(旋转)状态,就会产生静止、倒转、运动(旋转)速度缓慢,以及上述三种状态周期性重复的错误视觉,引发工伤事故。例如,机加工行业机床操作工,对正向旋转的车刀,错觉为倒转。而进行紧急换向操作,损坏工件、刀具,甚者造成人员伤亡。
2、危害身体健康,影响工作:频闪效应会引发视觉疲劳、偏头痛。特别是机械行业采用高压汞(钠)灯,和轻工、食品、印刷、电子、纺织等行业,普遍采用直管型(电感式)日光灯的照明场合尤为明显。例如,流水线上的插件操作工,容易因视觉疲劳、眼花,引起偏头痛。产生定位困难情形,生产效率低下。
3、伤害青少年的眼睛,造成近视。在我国80年代以后,直管型(电感式)日光灯,普遍应用于家庭、学校、图书馆等,成长中的中小学生受害极大,视力下降明显,近视眼显著增多。
三.闪烁度的评价方法
表征光源闪烁强度的参数波动深度、闪烁指数、闪烁百分比,图3为典型闪烁波形
光源闪烁波形图
图中,Φm为闪烁波峰值,Φn为闪烁波谷值,Φ0为平均光通量,Q1为Φ0以上部分曲线下的面积,Q2为Φ0以下部分曲线下的面积,T为周期。
更多相关: AV集成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内容导航】
- 第1页·光源的闪烁效应及闪烁的测量方法(1)
- 第2页·光源的闪烁效应及闪烁的测量方法(2)
- 第3页·光源的闪烁效应及闪烁的测量方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