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高清“视界”永无止境 4K的兴起
从数字影院诞生的第一天开始,影院经营者、设备供应商以及节目供应商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标准。因为在缺乏统一技术标准的情况下,各方都不可能冒险对数字影院进行大规模投资。2002年初,好莱坞7家主要制片商共同组成了数字影院倡导联盟DCI,希望以节目供应商的身份提出电影行业自己的“数字影院行业标准”。2004年7月1日,DCI发布了4.0版文件的草案,规定了数字影院有关的技术规范。其中数字影院的清晰度被分为两级:2K(2,048×1,080像素,每秒24帧或48帧)和4K(4,096×2,160像素,每秒24帧)。 2K数字放映的目标是达到并超过35毫米胶片放映的质量,4K数字放映的图像质量则全面超越了当前35毫米胶片放映的水平,其水平分辨率是2K的2倍,像素数量是2K的4倍,比2K具有更高的清晰度和更为震撼的视觉感官。但如今数字影院采用的绝大部分仍为2K分辨率的数字放映机。
DP 4K-32B 4K数字放映机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2K数字影院使用的投影机都是由TI提供的DLP芯片授权制造的,其清晰度在2003年就达到了2,048×1,080像素,即2K,完全可以满足2K数字影院的需求,而当时4K鉴于半导体工艺水平,制造非常困难,因此之后拍摄、拷贝、传输、放映等流程规范也都依照2K规范来进行,虽然在2006年索尼展示了第一款LCOS芯片4K投影,但真正量产实用也是在几年之后的事情了,因而形成今天2K主导数字电影格局。不过从2009年起,4K开始有所起色,索尼首先在影院发力,先后与美国两大电影放映商AMC和Regal达成协议,计划在3-5年内全面安装索尼4K R320放映系统13,000套,其中1/3为3D系统,这是迄今为最为广泛的4K部署。
在中国,索尼4K放映系统从2009就开始在金逸、橙天嘉禾等院线部署应用,今年9月更是与橙天嘉禾签订了百余台4K放映机供应合作协议,预计到2015年,供应总数将达千台。2009年6月,TI也正式对外宣布,4K DLP技术将用于DLP数字影院投影技术中,并首先向其授权厂商巴可、科视和NEC提供DLP影院增强型4K芯片,10月三家厂商纷纷发布4K DLP放映机并开始接受客户预定。2011年初,巴可与美国Cinemark院线签约部署4K DLP数字放映机,最先进行安装的是位于西普菜诺的德克萨斯影院,这是全球4K DLP数字放映机的首次商用安装。同年,在中国,巴可的4K投影DP4K搭建的双机立体落户沈阳万象城美嘉欢乐影城,成都王府井百货电影院也将采用了巴可4K设备。另一4K放映机厂商科视的产品在中国市场亦有斩获,8月,万达集团向科视Christie购置的350台科视投影机中有70台为4K投影机。同时巴可、科视、NEC还推出了2K升级服务,将原有2K放映系统升级为4K。这番热像似乎表明着4K替代2K的时代已经带来,果真如此吗?
对此,科视中国区总经理肖亮不以为然,他认为4K虽然有更高的分辨率、可以展示更为细腻的画面,但不会很快普及。不仅因为4K影片少,设备比2K设备本身贵出不少,同时还会造成存贮、传输等相关成本急剧增加,这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4K发展。
索尼推出的超高清成像器件 F65
“4K电影带来的视觉震撼定会吸引更多人进入影院,同时促进4K更加普及。在内容上,目前好莱坞发行的数字电影中已有30~40%是4K的,加之2011年索尼发布了真正可拍摄4K的数字摄影机,突破了4K制作流程中最后、也是最困难的拍摄数字化后,之后的4K影片比例会更高。”
作为院线一方,橙天嘉禾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毛义民认为4K值得引入。他表示:“4K因为造价高、片源少,一般影院从成本考虑,很难下手。但我们觉得给观众最好的视听体验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影院的地方,因此我们将大力部署4K,近期旗下所属影院4K放映机覆盖率已达80%。”
向着清晰处寻找更清晰,是人们和厂商不变的追求,就象如今高清的普及一样,4K也定会经过一个过程,相信随着规模化和成本下降,4K时代不再遥远。
更多相关: AV集成
文章来源:中国视听网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内容导航】
- 第1页·数字电影充满时代无法克制“魅力”
- 第2页·目前市场现状还是以2K与1.3K的角力为主
- 第3页·高清“视界”永无止境 4K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