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技术和产品能否得到普及,换句话说,是否有日常化的“潜质”?,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容易回答也不容易回答。以现在的应用趋势来看是必然的;以现在遇到的诸多实际状况比如3D内容的制作和提供者后续乏力,用户对3D的适应接受过程等,这其中还有相当多的工作和事情要做。 最早以前,我们是看黑白电视,但后来进入彩电时代,如果你看习惯了彩电,就很难再接受看黑白电视了;如果你习惯了看52英寸屏幕的电视,就很再接受以前20英寸屏幕的电视了;如果你习惯了看蓝光影碟,那么再看DVD,就会感到画面有些粗糙。3D是否会像之前这些例证一样,能让消费者有如此不同的感受,现在看来还不是很明确。但是,3D也是以前消费者没有体验过的产品。因此,3D也可能是消费者的关注点。也许是因为消费者现在还不习惯,所以看了以后眼睛会疲劳。但是习惯了以后,可能就会像之前的这些例子一样,会喜欢上或者习惯了这种方式,眼睛也不会有不适应的问题。所以,3D产品是否有日常化潜质的问题,十分切重3D的要害。再换句话说,3D产品能否进入我们日常化的生活,是关键所在。 实现3D产品日常化,内容相当关键。对于看电影而言,看2D和3D的临场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消费者会对3D表现出非常想看的欲望。这是由于内容所带来的价值被展现出来,而成为消费者选择3D的缘由。 而真正有志于在3D领域的厂商,在产品和技术方面必须覆盖包括拍摄、制作、转播、存储、显示等专业和民用领域,也就是说,在整个产业链上都应该有相关的技术和产品。除了具有在硬件方面的整合优势,还拥应该有独立的内容制作公司。以前消费者对3D有疑虑,他们表示长时间看3D画面,眼睛可能会疲劳 ,但最近来自消费者的反馈发生了变化,很多消费者表示,看过其他公司3D产品的画质,再对比看索尼3D产品,感觉有明显的差异,这也正是3D的竞争优势所在。
更多相关: AV集成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