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图为:武汉大学研制的智能道路检测车已经投产,无需下车、无需大量仪器和人力,缓缓驶过即准确检测出道路问题。
高举“智慧城市”大旗,武汉再次与上海、广州等地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以志在必得的气魄,于上月底“悬赏”千万元,面向全球顶尖机构招标征集“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案。
究竟什么是“智慧城市”?按照《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武汉将扩大“武汉通”的使用范围,逐步覆盖居民衣、食、住、行等方面的30项小额消费。开展“三网融合”试点,光纤入户覆盖规模达到120万户。实施物联网、车联网示范工程。在有条件的医院推广“电子病历”并与医疗保险相衔接。
从智能交通、智能楼宇到智慧家庭,从物联网、车联网、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到公共空间无线网全覆盖,通信网、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充分融合,从电子政务、视频会议,到电子社区工程……根据武汉市“十二五”规划,未来五年,武汉人将在全国率先享受“智慧城市”带来的生活便捷。
内容导航:
图为:武汉大学研制的智能道路检测车已经投产,无需下车、无需大量仪器和人力,缓缓驶过即准确检测出道路问题。
高举“智慧城市”大旗,武汉再次与上海、广州等地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以志在必得的气魄,于上月底“悬赏”千万元,面向全球顶尖机构招标征集“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案。
究竟什么是“智慧城市”?按照《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武汉将扩大“武汉通”的使用范围,逐步覆盖居民衣、食、住、行等方面的30项小额消费。开展“三网融合”试点,光纤入户覆盖规模达到120万户。实施物联网、车联网示范工程。在有条件的医院推广“电子病历”并与医疗保险相衔接。
从智能交通、智能楼宇到智慧家庭,从物联网、车联网、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到公共空间无线网全覆盖,通信网、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充分融合,从电子政务、视频会议,到电子社区工程……根据武汉市“十二五”规划,未来五年,武汉人将在全国率先享受“智慧城市”带来的生活便捷。
白领市民畅想:我的“智慧”一天
清晨的一缕曙光,唤醒公司白领王明美好的一天。洗漱完毕,轻按手机,只听“嗖”的一声,汽车顺利地驶出车库。通过手机上网,挑出最合理的出行路线,不用烦躁地等红灯,10分钟后神清气爽准点到达公司。
中午12点,王明的手机响起,第一时间收到远在北京的父母的体检报告,王明立即跟父母居住的社区主治医生沟通,预约看病时间,免去了排队等候的麻烦。
下午5点,王明忙完手头工作,开车到小区附近超市,一张“武汉通”卡,顺利完成购日用品,买药,租书等生活琐事。下班后,不用急急忙忙往家中赶,打开手机,一组指令信息就会自动传回家中,于是,电饭煲开始煮饭,热水器开始烧水,空调开启……一切自动化,只等主人回家。
晚上7点,晚餐完毕,王明让女儿给父母通过电话视频,在电视上面对面的亲情交流。王明利用看电视的空隙,用20兆家庭宽带,只用10分钟就下载了8部最新电影。
夜幕降临,王明准备上床休息,启动房内的报警智能系统,只要有陌生人靠近,小区,甚至派出所的报警终端就会发出报警声,每晚都能甜蜜入睡。
更多相关: AV集成
文章来源:荆楚网-楚天都市报(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