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未来二十年:全新的显示媒介
未来,全息图将吸引海量的风险投资。有关实时三维显示,在全息技术发明前后都有大量方案被提出,然而,由于其对这个问题的主观视觉处理方式以及缺乏合理的理论支持和实验条件,这些方案均未得到进一步发展。最近,随着电视信息的进步及空间光调制器(SLM)的妙用,三维全息电视的方案被提出用于实时三维显示,然而这些方法均是利用视觉时间暂留效应如电影或电视节目一样实现三维显示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全息地展现电视信息的真实全息电视。还有许多方法提出直接再现SLM上电写入的全息图实现三维实时显示,以及增大视角、实现彩色显示等技术,由于受到现有SLM空间带宽积的限制,这些方法都明显远离实际应用,而该空间带宽积的提高却又最终受限于表现电子集成能力的所谓摩尔定律,在“Nature,Vol.451/7 February 2008/694—698”上所发表的文章“An updatable holographic three dimensional display”,看起来似乎给出了全息电视的曙光,但这种新全息材料的实际应用却仍难以想象。
实际上,大自然本来就以真三维的形式展现给我们人类。二维图像信息只能让我们了解到事物的某个侧面,从而极大程度地限制了人们对事物本质的全面认识。遗憾的是,我们虽然居住在这个三维的世界中,却无奈只能用二维的方式来表现我们对他的感受,如:相片、电影、或电视节目,构成了20世纪留给我们的有效传递人类视觉信息的只要媒体。能否将按照一定规律所采集的上述海量图像信息,以真三维的方式重新解释并加以显示,从而还原其所要表达的真实三维世界呢?怎么才能实现对上述海量图信息的三维从构及显示呢?二维图像与三维显示究竟有着怎样的科学关联呢?这些问题原本就是21世纪的科技发展所留给人们的必然思考。
在未来的二十年,人类将把我们所感受到的光作为大自然“离散能量几率分布”的客观现实而进行处理。通过对这个现实波函数或概率幅的四维傅立叶变换,提供对光的新描述——时间谱和空间谱。人类将把目前成像系统中空间频率的概念拓展为大自然本身所具备的空间谱,同时把全息术中复杂波前(振幅与位相)的再现拓展为恢复大自然本身所固有的时间谱和空间谱。空间谱的三维空间编码将比过去电子文明中时间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具有更强的信息处理能力,从而得出傅立叶变换全息图是现代电子文明的有效光子集成,也是未来信息科技中信息处理的基本单元,类似于今天的“0”或“1”数据。人们将利用数码全息作为基本工具,制作各式各样功能型全息投影显示的具体方案。这种显示将被当作上世纪空前成功的电子文明与本世纪更具挑战的光子智慧之间的有效接口,充分必要地实现全息影视节目的自然显示。
更多相关: AV集成
文章来源:中国投影网
-
【内容导航】
- 第1页·全息技术的发展及未来趋势
- 第2页·60年前:全息术发明——波前记录与再现
- 第3页·40年前:第一次实现全息三维显示
- 第4页·20年前:模压彩虹全息术诞生
- 第5页·最新进展:数码全息——从理论到实践上拓展了全新概念
- 第6页·未来二十年:全新的显示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