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音箱诞生至今,其传统发声原理就没怎么变过;虽然音箱产业进程的较慢,但就整个2010年的发展趋势来看,细分市场之后所带来的直接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按照传统2.0、2.1等结构类型来划分的趋势正在逐渐淡化,多用途、多功能的音箱产品正在成为市场主流;苹果Dock音箱开始逐渐被市场所接受,便携音响和数字音响异军突起,成为继2.1音箱后又一个市场热点。
作为多媒体电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源多媒体音箱到目前的年龄还不足二十岁;虽然还处于青壮年时期,但他整体的发展脚步和速度却不能跟多媒体电脑相比。不仅仅是技术方面,就连产品的外观都没怎么变过。如果在2010年以前来看,以上的话似乎还有些道理,但2010年的音箱市场恐怕是要彻底颠覆这些言论了。这是我们做完2010年音箱产品颁奖后得出的结论。
在经历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后,音箱产品的颁奖终于落下帷幕。在皆大欢喜的同时,我想幕后的一些故事是不被广大网友所认知的。比如我们对入围产品的挑选,既要照顾到音箱产品的技术性,又要考虑到产品的实用性,更要考虑到最终的用户群体对于该产品的接受程度;总之,这不是一件信手拈来的事情,后面所隐藏的艰辛是不能被大众所理解的。
即便再困难,每年的颁奖时一定要做的,这不仅仅是媒体专业度的体现,而且也是编辑自身价值的凸显;另外,对于网友来说,颁奖可以更好的指导他们的消费观念,对于厂商来说,把握音箱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从每年的颁奖中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前面说到,2010年的音箱市场是不同于以往的,这也就导致了我们最终的产品颁奖跟以往是有所不同的。我还记得2009年的颁奖是按照2.0、2.1的音箱结构类型来划分颁奖的;如果按照2010年的产品总体规划和趋势来看,这种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需求,甚至是有些不太合理。所以,我们把现在音箱的颁奖按照产品的功能类型来划分,更加鼓励有创新性音箱产品的推出。
2010年的,音箱产品的定位正在逐步模糊。这里我有必要解释一下,这不是说音箱变成了四不像,而是他的应用范围正在模糊。以前来说,2.1音箱是搭配台式机使用的,而2.0音箱则是用来听音乐的,配笔记本电脑一定要用笔记本音箱;现在,这一趋势完全被打破。
随着用户对产品要求不断提高,他们希望自己的音箱产品最好是个全面的多能手,不仅可以跟台式机搭配,而且还能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变幻出不同的玩法。这样的需求看起来简单,但实际实行起来却有着诸如箱体结构、供电、单元、操控等部分的诸多限制。
针对这种需求,惠威创新的推出了H·System系统,原理是通过不同尺寸的卫星音箱和低音炮组合,可以实现2.0、2.1、5.1、7.1甚至是9.2等不同结构类型的演变;在搭配的音源方面,可以完全接驳笔记本、台式机甚至是家庭影院。这种创新的H·System系统推出后,解决了用户老音箱产品的升级问题,保留了更多余地;同时,对于后期产品的继续升级也给了用户更多选择。毫无疑问,这是个未来的发展趋势。
苹果Dock音箱方面,2010年也是如火如荼,不仅传统的Dock音箱大量涌现,而且诸如创新D5一样的高端蓝牙产品也现身市场。作为数码播放器的领军,iPod播放器从上市以来卖的就不少,也不是2010年因为iPhone4的火爆才带动了Dock音箱市场的发展。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消费者对于Dock音箱的认识和消费,是需要厂商和媒体来共同引导的。目前,用户对于产品的体验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外观,而是更加实际的应用,正因为如此,Dock音箱再次被用户提到桌面上来。
另外,便携音箱的火爆也揭示了市场的巨大潜力。对于用户需求的把握,我认为便携音箱的拿捏和把握是相当到位的。从产品的体积、供电、功能,甚至是音量上面,便携音箱完全符合目前这一用户群体的使用需求。精准的市场切入,想不火都是不太容易的。
2010年的音箱市场是相当精彩的,不是我们以往看到的价格竞争和相互厮杀,良好的市场状态是我们愿意看到的,也是消费者乐于接受的,这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产品的多样化,说明用户需求也是在不断的变化,只有更好的把握了用户的需求才能掌握市场动向,并将最终赢得市场。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2011年的音箱市场会更加繁荣,并且还有会有更多的高技术含量新品不断推出,实在是令人期待。
更多相关: AV集成
文章来源:中关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