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S2.1系列的复活
对漫步者有所了解的用户都知道,S系列是漫步者的旗舰级产品。S2.1作为S系列中的2.1多媒体音箱,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我们面前。早在2001年末,第一款S2.1系列面市,其后又推出了内置DAC(解码器)的S2.1D。经过4年多的销售之后,2006年S2.1系列正式宣布停产。随着S2000系列产品的出现,许多人都认为漫步者放弃了顶级2.1多媒体音箱的研发。2007年11月继S2.1M之后,“S2.1”作为一个产品的代号再次被漫步者启用,新S2.1(下文简称S2.1)的诞生标志着S2.1系列的复活。漫步者在产品发布的同时,将一套S2.1送抵我们的实验室。
二、全面革新的设计思路
在2007年9月S2.1M刚推出时,笔者应邀前往漫步者深圳总部参观,在漫步者与知名音箱设计师菲尔·琼斯合作的工作室中,菲尔·琼斯向笔者展示了S2.1M之外的两款S2.1系列产品——S2.1和S2.1 MarkⅡ(当时的暂定名,该产品尚未发布)。结合当时菲尔·琼斯的演示介绍和现在的完成品情况来看,S2.1并未采用传统的2.1多媒体音箱设计思路。卫星箱更接近标准4英寸立体声书架箱的设计;低音箱不再单纯追求大尺寸单元的低频量感和下潜深度,更加注重低频解析力和在大功率下的控制能力;功放电路引入了HiFi设计思路,对动态控制和功率储备提出了新的要求;操控方面则追求更加人性化和现代化。尽管当时的试听曾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对于最终产品的表现仍然心存疑惑,毕竟这些年来标榜“HiFi理念”和“大师设计”的产品层出不穷,可最终能够令我们满意的产品寥寥无几。就让我们带着几分期许,保留一丝疑虑一起来看看S2.1在测试中的实际表现吧。
三、3.5英寸书架箱?——S2.1的卫星箱
从外观上看,S2.1的卫星箱与同类产品相比体积并不算大。采用密闭式箱体设计,箱体所用的中密度板厚度达12mm;黑色箱体边缘采用圆润的弧线过渡,表面经过撒点烤漆工艺处理,大小不一的漆点在箱体上呈现出类似水滴的效果;黑色的网罩并未采用常见的比较厚密的织物,稀疏的织法使用户隔着网罩也能看到单元的情况,具有一定光泽的线材附着在抛光处理的边框上,显得活泼大方。这对卫星箱采用25mm(直径约1英寸,1英寸≈25.4mm)丝绢膜高音单元和3.5英寸复合振膜中音单元搭配,从尺寸上看并无出奇之处,但令我们惊讶的则是两只单元的设计:中音单元后部接近3英寸的磁钢(这对卫星箱的总重量达4kg,甚至超过部分同尺寸的书架箱),高音单元优质的丝绢膜材料,性能较好的二阶分频器,单只卫星箱的功率达35W(RMS功率)——这样的设计和用料已比较接近小型书架箱的设计思路,与常见的2.1多媒体音箱完全不同。另外,卫星箱背面有用于悬挂的挂孔。考虑到卫星箱的重量对悬挂装置的稳定性和强度要求很高,我们不建议普通用户将其悬挂使用。
四、8英寸巨炮——S2.1的低音箱
S2.1的低音箱与同类产品相比,也许只能用“巨大无朋”来形容。整个箱体的尺寸达274mm(宽)×309mm(高)×468(深)mm,近半米的深度和15kg的重量恐怕是目前2.1多媒体音箱中最大的。低音箱为导向式设计,箱体采用18mm厚的中密度板,搭配一只8英寸长冲程低音单元,其磁钢直径甚至超过了标准的DVD光盘(12cm),功率达到惊人的75W(RMS功率)。为了保证散热效果,它配备了体积同样巨大的散热片——这是造成箱体巨大沉重的直接原因。低音箱背板上接口众多,提供了两路共4个RCA输入接口(按音源标注分为PC和CD,输入灵敏度设置有所不同),以便用户接驳不同的音源设备。不过附件中只提供了一条3.5mm立体声转RCA音频连接线,建议厂家能够再增加一条。低音箱与卫星箱之间采用厂商附赠的两条“金银线”连接,可能是考虑到S2.1的目标用户普遍具备一定的应用基础,因此说明书上并未明确标示出连接方法——“金线”对应红色插座(正极),“银线”对应黑色插座(负极)。在背板上还可看到类似显卡D-Sub接口的漫步者DB9线控接口,用于连接全新的数字线控器。
五、线控+遥控——直观便捷的操控方式
除了巨大的低音箱,S2.1上最吸引人的就是全新的数字线控器。线控器上有一块超过3英寸的蓝色背光LCD,用于实时显示音箱状态;通过LCD下方银白色的旋钮,用户可快速调节背光亮度、音量、高低频增益(高频正负12级,低频正负9级)、左右声道平衡(左右共18级)等设置。线控器的底部为红外遥控接收窗,可受遥控器控制;接收窗两侧分别是待机开关和输入接口切换按键(可在PC输入和CD输入之间切换);线控器右侧提供了一个3.5mm立体声耳机插孔,接入耳机时会自动将音箱切换为静音模式。线控器提供50级音量调节,并带有最大音量保护功能,可防止用户误操作导致意外的大功率输出。在50级之后如果继续旋转音量旋钮几秒钟,将进入Boost音量推进模式(共6级,用于防止音量过高)。需要强调的是S2.1的待机开关并不完全等同于电源开关,当进入待机状态时,音箱仍然保持通电状态,但功率消耗极低(类似电脑的待机状态);红外接收窗内的红色呼吸式LED灯开启,用户可通过遥控器或者待机按键将音箱快速“唤醒”。建议用户长时间不使用音箱时,应当关闭低音箱上的总电源开关。另外,S2.1还提供了1只漫步者高端产品中常见的红外遥控器。测试中线控+遥控的操作方式直观便捷,给我们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六、“大水塘”——大功率功放设计
功放设计是S2.1的一大亮点,它采用模块化设计,并针对性地强化了电源电路部分。采用容量高达27 000μF(微法)的滤波电容,这在多媒体音箱中非常罕见,为音箱的功率储备提供了有力保证,此类设计在音响爱好者中被形象地比喻为“大水塘”。由于功放的失真会随着输出功率的变大而增加,因此S2.1的功放电路设计留出了充足的功率余量——功放电路采用两颗TDA7296和一颗TDA7294芯片为主构成,使用一颗NE5532芯片作为运放。用于卫星箱的TDA7296是意法半导体的HiFi级单声道大功率功放芯片,能提供60W的输出功率(超过了大部分2.1多媒体音箱的低音通道);TDA7294同样是意法半导体的一颗HiFi级单声道大功率功放芯片,功率高达100W。综合箱体和功放设计来看,S2.1的整体架构更像是单独一对小型两分频书架箱与一个大口径低音箱组成的系统,卫星箱不再作为简单的附属部分存在,这与传统的2.1多媒体音箱设计思路有着明显区别。
七、入门级HiFi?——S2.1的音质表现
在经过约60小时的煲机之后,我们采用创新X-Fi Platinum声卡与乐之邦MD-10解码器作为试听平台,测试曲目分为人声、管弦乐(以室内小品为主)、打击乐(以鼓乐为主)、交响乐以及部分以场面宏大著称的影片和游戏。考虑到S2.1的设计,我们没有针对其采用普通2.1多媒体音箱的听音标准,而是各方面的要求都更严格,甚至在中高频和声场的表现上以惠威T200A作为对比。
S2.1的人声表现良好,传统2.1媒体音箱常见的中频塌陷感并不明显,人声饱满,声底绵密,部分曲目中可以感受到歌手的口型变化;解析力表现出众,不仅能够很好地还原歌手气息的细节变化,甚至可以隐约感受到歌手在演唱时胸腔、颅腔的共鸣,经常可以听到所谓的“口水声”。高频部分明亮通透,甚至有一点过于明亮的感觉,可以感受到明显的拔高和渲染,但控制得很好,没有毛刺感;向上的延伸能力出色,泛音部分细节丰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出管弦乐器特有的质感。就这些方面而言,S2.1的表现仅略逊于T200A这样的顶级立体声多媒体音箱,令人满意。不过在中高频的衔接上,S2.1依然无法做到自然顺畅;相比明亮高亢的高频,中频略微发闷,过渡不够自然。
低频部分表现同样出彩,但是不同于大部分使用大口径低频单元的X.1多媒体音箱在低频上一味追求量感的做法。S2.1的低频干净有力,虽然量感略少,但下潜较深且速度很快,表现出相当不错的低频控制力和解析力。即使在编制复杂、快速激烈的鼓乐,如何训田的《晨鼓》、Charly·Antolini的《倒数:打断鼓棍》中,对每个鼓点的交待都清晰可闻,没有过于凌乱和含混的感觉,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出大型鼓面受到敲击时鼓膜的振动变化。
声场定位方面S2.1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声场开阔,层次分明且定位准确,在小编制曲目中可以准确地分辨出各种乐器的位置。虽然在交响乐的回放中S2.1仍显力不从心,无法展现出乐队的纵深层次和细节,但是对整体气势的把握非常好,充足的功率余量使其大动态下的控制力远超同类产品,这在《魔兽世界》的片头以及《拯救大兵瑞恩》等大场面战争影片的表现中得到充分地体现。
总体来看,漫步者S2.1是在千元出头价位上表现最好的2.1多媒体音箱,风格趋近“美国声”,强调低频的质量和凌厉的动态表现,声场和控制力表现出色,非常适合游戏和影片观赏。但严格来讲,S2.1在音乐欣赏方面的表现还无法和顶级立体多媒体声音箱媲美,还没完全达到入门级HiFi产品在音质方面的要求,但它无疑是目前最接近这个标准的2.1多媒体音箱,值得中高端多媒体影音爱好者考虑。
炫目度:★★★★
口水度:★★★★☆
性价比:★★★☆
更多相关: AV集成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