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由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召开的全国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工作会议上,两部委部署了首批财政补贴的5000万只高效照明产品的推广任务。据悉,到2010年前,中国将通过财政补贴方式推广高效照明产品1.5亿只,可累计节电290亿千瓦时,相当于少建6个百万千瓦级装机容量的火电厂。面对全球淘汰白炽灯的浪潮,中国正在积极行动,采取稳妥有效的办法,研究逐步淘汰白炽灯的时间表及配套措施,为全球减排温室气体作出贡献。
自现代钨丝白炽灯于1908年由美国发明家库利奇试制成功至今,白炽灯为人类照明服务已有整整100年的历史。白炽灯凭借其技术简单、成本低廉、光色和集光性好等特点,一个世纪以来一直是全球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电光源。但是,由于白炽灯是基于灯丝通电产生热辐射发出可见光这一原理而存在的,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只有12%~18%,其余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了,因此,白炽灯一直以来也是能源浪费的“主力军”。
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包括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半导体照明等在内的新型高能效照明技术不断出现和日益成熟,白炽灯一统天下的局面正在被打破,各种高能效照明灯具与白炽灯并用的格局已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特别是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伴随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渐加重,一场旨在节约用电、保护环境,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照明”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兴起。这或许意味着,白炽灯百年照明史即将终结,而人类亦将进入一个“绿色照明”的新纪元。
在高能效照明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应用领域,我国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我国从1996年起即开始组织实施中国绿色照明工程,10多年来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仅高效照明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目前高效照明电光源产品国内销售量已达到10多亿只;而且高效照明电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结构趋于优化,出口额逐年增长,目前已达到80多亿美元。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一大节能灯生产国,节能灯产量超过了20亿只,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九成。由此可见我国对全球节能灯市场的巨大贡献。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我国节能灯产品在国际市场大受欢迎,在国内市场却并不理想,消费者反应冷淡,使用量很低。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白炽灯的使用量高达30多亿只,而节能灯的使用量却只有不足4亿只,仅占美国的1/3。在农村,节能灯的普及率更低,目前尚不足2%。节能灯“墙内开花墙外香”,在国内市场遭遇尴尬,其主要原因在于,目前节能灯售价较高,比一般的白炽灯高出数倍甚至10倍以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使用节能灯的积极性。因此,如何教育引导消费者算好成本账和质量账,引导企业实现提质降价,打造节能利益导向机制,已成为我国进一步推广绿色照明工程的当务之急。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而言,节能是永久的命题。我国政府将推广高效节电照明系统列为“十一五”中国十大节能重点工程之一,表明了政府做好节能工作的决心,但是,要让节能灯照亮我们的前程,仅靠政府的行动显然是不够的,更需要13亿人的共同努力。
更多相关: AV集成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