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刷着抖音“哈哈哈哈”,或者玩吃鸡游戏“大吉大利”的时候,可能完全不会想到,屏幕的背后,有几百上千人正在通宵达旦地努力工作,为的就是毁掉你的自律。 行为上瘾是怎么把你毁了的? 现在的互联网,已经是移动互联网了,手机和平板电脑随身带着,是再好不过的成瘾载体:只要你愿意,只要有网络,你任何时间都可以买买买(而且全世界的店铺都对你敞开大门);任何时间都可以查收邮件(然而邮件是永远处理不完的);当你看完了一条短视频,下一条不由分说就自动播放(内容还特别有意思,你想停也停不下来)。 你可能觉得,这样的生活挺爽的。没错,每个瘾君子在吸毒时都觉得自己身在天堂。可是真的如此吗?手机对我们时间的吞噬不用多讲,有数据表明我们每天平均96次拿起手机,使用时长在3小时甚至5小时以上。 更可怕的是,智能手机还会在无形中杀死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2013年,有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邀请成对的陌生人坐在一个小房间里交谈,区别就是,有些受试者聊天时,手机放在旁边,而另一些受试者身边放的是纸质笔记簿。 实验结束后,每组陌生人之间都建立了一定程度的情感纽带,但有智能手机在场的人,他们所描述的双方关系质量比较低,对方不太能和自己产生共情,信赖感低。因为手机在分他们的心,总想着拿起它,看看外面的世界。 知道乔布斯为什么不给孩子用ipad吗?因为这些电子产品对孩子的危害远甚于成年人。 有研究表明,10—15岁、每天玩3小时以上游戏的孩子,对生活满意度低,不太能与他人感同身受,不太理解怎样恰当地应对自己的情绪。 而青少年过多使用在线交流软件,会影响他们的现实社交能力。“许多人不具备把性和亲密结合到一起的技能,许多人因为没法建立真正的关系,转向了色情,他们好像从来没理解真正的亲密是什么。” 2000年,微软加拿大公司报告称,普通人的注意力幅度仅为12秒,到了智能手机、社交网络勃兴的2013年,这个数字下降到了8秒。也就是说,在1分钟里,你至少会走神7次。 可能用不了几年,我们都会成为无法专注的“梦游人”。 刷屏时代,如何摆脱行为上瘾? 如果你已经沉迷网游、患上了手机依赖症,该怎么办?最重要的一点是:你要构建出一个远离诱惑的环境。 相比毒品或电子产品本身,环境诱使人上瘾的作用被严重低估了。越战期间,很多美军士兵沾染上海洛因,然而战争结束,他们返回国内后,居然只有5%的人毒瘾发作。原因就在于,士兵们回国后过上了完全不同的生活,再也没有丛林小径、越南潮湿的夏天、弹火硝烟——他们摆脱了与吸毒行为相关的线索。 任何放在你身边的东西,都比离得远的东西对你的精神生活有着更大的影响。很多人对自己依赖手机很苦恼,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的手机就放在伸手即得的地方。如果你不想一醒来就看手机,试着把它放在客厅,而不是带进卧室。 给你的第二个建议是,逆向拆解上瘾体验。 有个大咖曾说,未来社会,90%的人可能会像蛆一样活着,因为生活太过安逸,他们对世界既没有关心的动力,也没有改变的欲望,而是沉醉在自己的“奶头乐”中,在虚拟世界里寻觅高强度的感官刺激。 不好说这个说法一定对,但从眼下的趋势看,情况不容乐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了制造成瘾体验的商业公司的“待割韭菜”或“现金奶牛”。 这条上瘾之路,也是通往被技术奴役之路。 希望那些已经在滑向成瘾深渊的人,不要轻易地把自己交给一块屏幕,任它决定你的生活和喜怒哀乐。 拥有自己的思考能力,保持一份清醒,才是人之为人的尊严所在! — THE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