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听号

  • 我在现场

  • 微视频

  • 视听E刊

  • 积分商城

  • 登陆/注册
  • 首页
  • 资讯
  • 产品
  • 企业
  • 访谈
  • 会议
  • 展会
  • 招标
  • 案例
  • 人才
  • 技术
  • 商情
  • 专题
  • 论坛
  • 视听●时尚
  • 耳机
  •  
  • 直播
  •  
  • 智能音响
  • VR眼镜
  •  
  •  
  • 投影机器人
  • 蓝牙音箱
  •  
  • 微投
  •  
  • 播放器
  • 视听●发烧
    视听●家庭
    视听●商用
    视听●工程
    视听●集成
    中国视听网(www.av-china.com) > 行业资讯 > 视听信息(其它) > 孙若风:“文旅+新质生产力”要做到三个赋能
    孙若风:“文旅+新质生产力”要做到三个赋能
    更新:2024-4-15 9:37:34 稿件:孙若风 调整大小:【

    一、你对新质生产力是如何解释的,为什么新质生产力会成为新一轮发展的关键词。

    ·

    认真学习中央有关精神,我们认识到,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关于新质生产力,目前的学习、讨论正在深入。我们文化工作者从来对新技术的出现、对新生产力的形成就十分敏锐。先秦时的《弹歌》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内容是断竹、续竹、飞土、逐肉,意思是折断竹子,连成弓,弹出石块,射击野兽。这里描述的狩猎,就是当时的先进生产力了。这首歌不仅保留在中国文学史里,还鲜活地留存在今天苏州吴中一带的民歌中,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诗经》中的《七月》,记载了先民一年四季按照节气春播、夏长、秋收、冬藏,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方面最重要的科技,今天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国家博物馆老馆员孙机老师,本是总工会一位宣传干部,跟着沈从文学习古代服饰文化,深入以中国古代物质文明,有很多自己的发现,比如他从一幅名画中看到古代荷兰农民撒种的画面联想到,中国在这个时候已经耧车耕种,远比撒种先进。这些发现,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今天,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更是让文化工作者感同身受。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一个时期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合乎逻辑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开放以来,科技被明确为第一生产力。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工作放在前所未有的位置。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迅猛。历史上中国的科技长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近代以来,中国错失了前几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处处挨打,因此,这一次下决心绝不错失机遇,这是全党全社会共识。而且,国内的经济转型升级也迫切需要来自科技的支持。除了这两个原因,我认为,中国重视科技思想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的科技传统是重民生、重实用,先秦时期工艺著作《考工记》,关注民器,由此形成了贴近民生的技术取向,决定了我们在新技术应用上落地快、扎根深的特点,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又产生了一系列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形成了新的技术生态和生产力质态。

    ·

     二、在文化和旅游行业,如何结合,产业内的单位如何找到机会、抓住机遇。

    ·

    第一,把握文化与科技结合的规律,乘势而上。互联网、数字技术兴起以来,文化艺术领域在应用上总是走在前面,在艺术方面,数字音乐、数字戏剧、数字美术、数字影视,早就占据了半壁江山。借助新技术,公共文化服务大众,过去是做什么他们吃什么,现在他们不仅点菜评菜,还主动做菜,而且打通了城乡,把服务的触须深扎进基层;新技术在保护传承文化遗产上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吸引了全社会的注意力和参与的热情。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更是得到新技术的助推,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与新技术相结合的文化和旅游产业,实际上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将要着力发展的未来产业。

    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文化与科技从来密可分。历史上艺术与技术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艺术与技术相互激发。有很多新技术就产生在文化艺术领域,比如造字术、活字印刷,有的产生于其他领域但很快用于文化艺术领域,比如指南针用作罗盘,火药用作烟火。

    二是数字技术与文化艺术有很强的亲缘性。数字技术作为一种记录、储存、处理、传播的符号体系,与以往在语言文字作为表达工具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只是它具有以往所有表达工具所没有能力,它既是科技创新,也是文化创新,所以,它突破了长期以来技术想象与艺术象想分离的状况,即艺术想象是从具象到具象,是形象思维,而技术想象是从具象到抽象,是抽象思维,而在今天,艺术虚构与技术虚拟出现了汇流,特别表现在沉浸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AIGCSORA文生视频、元宇宙等技术的应用上,表现在虚拟人、虚拟场景的载体上。

    三是文化自信深入人心。文化建设因此有了厚实的社会基础。文化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文旅产业能够达到育民、乐民、惠民的目的,文化产业能够与相关产业相互成就,这些作用表现得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十年来崛起的文创,通过具体的文化产业和服务,实现了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统一、功能性与审美性的统一,为文化,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融入文旅市场、融入时代找到了新的路径。

    第二, 把握生产力三要素(生产者、生产资料、生产对象),实现新技术的三个赋能:

    一是赋能生产者。这是文化产业的创造主体,又分三个层次:

    首先是要提升文旅产业的从业人员,而且越广泛越好、掌握的技能越熟练越好。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作为改革开放后的新兴产业,从起步时就得到科技的支持, 懂专业、懂市场、懂科技,文化和旅游产业一直是在呼唤这样的复合型人才。也正是这样的人才,推动了文化产业迅速崛起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旅游业的发展更加迅猛。从数字技术的行业普及度来说,文化和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相对走在前列。这为我们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形势下,让每个劳动者熟练掌握数字技术打下了基础。

    其二是提升消费者。文旅产业从业者不仅要用新技术武装自己,而且要用它武装消费者。如果消费者没有掌握相关技术,这些技术在文旅产业就成了屠龙之术。这些年,智慧文旅平台,如果不是社会有较高的普及度,就不可能从最初的管理平台,进一步拓展为经营平台、消费平台。如果不是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为老百姓应用,作为消费者他们很难确信买到的是原汁原味的地方产品。

    其三是提升作为文化创造主体的人民群众。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是文化工作的使命。当前的文旅产业出现了主客共享的趋势,消费者不只是简单地作为审美产品和服务的接受者,而且作为创造者介入宣传营销、生产制作、在场消费及后续服务等一系列过程,这是个巨大的变化,而它基本上是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实现的。值得注意的是,参与主客共享的还不仅限于消费者,还包括吃瓜群众。去年以来,相继出现淄博烧烤、贵州榕江村超、哈尔滨冰雪旅游有目前风头劲健的天水麻辣烫、开封王婆说媒,很大程度上是网民的杰作——网民发现并上网、网民转发、推波波澜,在场与在线相互呼应,旅游从业者与在地居民相配合,旅游产业的利益相关方面与吃瓜群众共襄盛举,终于成就了一个个现象级旅游城市。这是旅游的新风景,也是文化主人的新发挥。他们的工具主要是视频,随着SORA文生视频、元宇宙等技术的发展,随着新技术给他们赋能,这种表现将更加精彩纷呈。

    二是赋能生产资料。文旅工具的先进性,主要表现在装备制造和应用上。我国已经是文旅装备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强国,这与我们国家装备制造业的总体水平是一致的。我们有着发展文化装备制造业的优势,比如,有完备的工业制造体系和较强的科技支撑基础。比如舞台摇头灯,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是一个小机器人,所以,虽然光源这样的核心技术是外国公司的,但是,这些年来它总是我国举办新成果的发布会,因为我们不仅有完备的制造业,还有与新的光源产品相匹配的科技能力。近年来,加快了数字化、智慧化步伐,在前不久深圳的博览会上,我们高兴地看到,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技术应用于我国的文旅装备,有令人鼓舞的进展,因此,博览会吸引了大量海内外客户,其发展前景令人可期。要特别强调的是文旅装备越先进、越高级,对我们装备使用过程中的检测和人员的要求也越高。

    文化资源也是重要的生产资料,转化为文化资产乃至于文化资本,能更好地创造出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这也需要借重数字技术。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加强文化旅游资源大数据建设,开展资源数据采集、存储和分析发掘、可视化应用等,以文化基因库、数据库、题材库等形式,建设政企互通、事企互联的大数据体系,为文旅资源进入要素市场提供基础,为资源转化提供数据支撑,并且可投资、可增值、可变现。

    三是赋能生产对象。借助新技术特别是数字化之力,文旅产品和服务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产品和服务全面纳入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进程,数字文旅的新生产品和业态,如同雨后春笋。经过数字化洗礼,文化产品和服务已经焕然一新,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可能还将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山雨欲来风满楼,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文旅产业的各个领域、门类都在蓄势待发。我刚从河南南阳镇县调研回来,那里的玉产业从无到有,目前有四十万从业者,玉材买天下,玉人走天下,玉器卖天下。镇平县在发展电商方面也是全国先进县,借助数字技术实现了个性化定制、智慧化手段管理。现在,这个县又在开展新质生产力讨论,要抓住这一轮新的发展机遇。

    一个时期以来,文旅的生产对象方面发生了一个重大变化,就是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文化服务从生活性服务延伸到生产性服务,从服务居民到服务生产过程,从独立的文旅产品,衍生为生产要素,即文旅要素、与消费品工业、装备制造业、建筑业、体育业、康养业、特色农业等众多行业的实用性要素融合在一起。目前,以文化为圆心,已经形成文旅融合、文体康旅融合、文旅与相关产业融合三个由内而外、由近及远的融合圈层,在这些融合中,数字技术和平台发挥了穿针引线作用和催化剂作用。近年来出现的夜经济、冰雪经济,其实是与文旅融合的产物,从文旅的角度就是夜文旅、冰雪文旅。这些融合业态,构建了全新的场景,又成为文旅产业和相关产业新的施展空间,也就是从生产对象到生产工具的深化。

    第三,加快形成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目前的文旅产业已经出现社会化趋势,各个行业从自身转型升级、特别是构建企业和行业的微生态出发,加强自身文化资源的开发,形成了各具行业特色的文旅产业,目前出现工文旅、农文旅、商文旅、学文旅(研学)、军文旅(军事主题旅游),实际上是文旅产业与相关行业相向而行的产物。正在紧扣这样的时代脉搏,相关部委与文旅部门加强了联动,特别是围绕数字技术的新发展,工信部门加强与文化和旅游部门的合作,联合相关部委共同出台了推动元宇宙技术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关于布局未来产业的措施、更新文旅装备的项目,推出了沉浸式技术应用的典型案例,等等。这些体制机制创新,为文旅产业的市场发展、要素集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标准从来是科技成果转化中标配。先秦时期的《考工记》,是一本科技专著,也是一本标准化专著。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进程中,标准化的作用十分关键。标准的本质就是共享,促进相关方的协调发展。近年来,标准化作为质量强国的抓手,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发展新质生产力,将更加依靠标准化。近年来,国家着力推动标准化改革,引导形成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协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相互补充的标准化体系,这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适时之举。数字化时代,要尝试形成人文引领、法律规范、标准协同的管理体系。

    ·

     一、你近期的研究方向,有什么计划?

    ·

    一是数字化与艺术化的关联。我们正迎来数字化时代,也正迎来艺术化时代,而且,数字化与艺术化都有超强的融合力,要促进彼此融合,彼此借力,形成类似于跨界联名款的效应,共同向相关产业融合,开创一个崭新的数艺时代。

    二是对县域、乡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研究。新质生产力既要顶天,也要落地,让新质生产力在基层开花结果。

    三是数字时代的人文思考。技术从来是双刃剑,数字技术在成为先进工具的同时,也带来种种危机与挑战。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发,从中国传统科技思想观照,在数字技术应用上趋利避害。

    ·

    ·

    作者简介  

    孙若风

    文学博士,高级记者,博导。全国旅标委主任,全国文体康旅装备联盟理事长,中央美院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文化元宇宙专委会首席专家。工信部工业文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省委宣传部与兰州大学共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中国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中国农业出版社顾问。

    ·

    更多相关: 视听集成
     网友评论
     编辑推荐
    • 引领开创数字新未来——北京 InfoComm China 2023展会专题报道
    • 2022视听行业高峰论坛 视听行业金孔雀“开屏”揭榜了
    • 2021 SIAV上海国际高级HiFi演示会展会_联合HiFi专题
    • 2019年视听行业大型活动之走进企业(西安)
    • 聚力同行 共谱新篇|2024年SHARP/NEC渠道大会圆满召开
    • 2022视听行业高峰论坛 视听行业金孔雀“开屏”揭榜了
    • 声名远扬——森海塞尔EW-DX新品发布会
    • 专注HIFI,经典重燃—— Technics SL-1200系列50周年纪念款发布会顺利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