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听号

  • 我在现场

  • 微视频

  • 视听E刊

  • 积分商城

  • 登陆/注册
  • 首页
  • 资讯
  • 产品
  • 企业
  • 访谈
  • 会议
  • 展会
  • 招标
  • 案例
  • 人才
  • 技术
  • 商情
  • 专题
  • 论坛
  • 视听●时尚
  • 耳机
  •  
  • 直播
  •  
  • 智能音响
  • VR眼镜
  •  
  •  
  • 投影机器人
  • 蓝牙音箱
  •  
  • 微投
  •  
  • 播放器
  • 视听●发烧
    视听●家庭
    视听●商用
    视听●工程
    视听●集成
    中国视听网(www.av-china.com) > 行业资讯 > 视听信息(唱片) > 老易谈雨果早期古琴录音历程
    老易谈雨果早期古琴录音历程
    更新:2019-9-19 10:20:48 稿件:雨果唱片 调整大小:【

    y01.jpg

    易有伍:在没有创立雨果公司之前,我在一个朋友的公司里录制过不少音乐专辑,其实里面就有一张古琴专辑。大概是1985年或者1986年,我去中央音乐学院拜访吴景略先生。他接待了我们,由于吴先生年事已高,弹奏古琴有困难,于是他推荐了他未毕业的学生刘丽、赵家珍参与了录音,这就是雨果唱片最早录制的古琴专辑。
          1986年,我还录制了成公亮先生的古琴专辑,当时他来香港拜访一位古琴家唐健垣先生。唐先生在演艺学院当系主任的时候,我曾经去当兼课老师,因此就认识了。唐先生打电话问我:“小易,”当时还没有人叫我老易嘛,因为我还未正式创业。他说小易,听说你会录音,我这里有一位琴家朋友来了,你有没有时间给他录音?我说好啊,就去见了成公亮老师。一见面我就很开心,因为他带了一把保存非常完好的唐代古琴“秋籁”来香港。我马上就安排录音事宜。但是要去哪里录呢?当时我没有录音棚,而香港的录音棚大多是录流行歌曲的,多轨的录音方式,都是一个一个的小房间,这些小房间录古琴,一方面是租金太贵,另一方面器材也不合适,我就到处物色合适的录音棚。后来我就托朋友找到了一个电影制片厂,叫“清水湾电影制片厂”,有一个棚,大概有B10现场的三分之二大,还有一台Studer 169的调音台,白色的,还用了两只U87 麦克风,花了一个晚上,把成公亮的古琴专辑完成。
          录音完成后,我问成老师:“你这个琴曲跟谁学的?有什么特点啊?”他告诉我是跟张子谦先生学习的。我追问,张先生什么派别?哦,广陵派。我想,既然你跟张子谦先生学琴,那应该把这个派别全部录制完整。所以,成公亮老师的古琴专辑没有立即出版,而是去上海音乐学院拜访张子谦先生。当时他年事已高,不太愿意录音,说不通了,于是我请同在上海音乐学院的朋友吴天池老师,去帮忙说服老先生录音,最后成功了。就用开盘机给老先生录制了专辑。之前张子谦老先生的音乐专辑录音水平没有雨果的好,不是我自卖自夸,因为之前的录音使用简便的动圈话筒录的,声音会比较直白一点。录完张子谦先生后,我又去问成公亮老师还有哪些得意学生?他又介绍了戴晓莲女士,还有其他的一些古琴演奏家。后来我还认识了林友仁先生,他跟我说还有另一个广陵琴派支系,还有梅曰强先生等等古琴演奏家。就这样,一边录制古琴专辑,一边学习古琴知识,弄清了这些古琴音乐的渊源。
         《吴门琴韵》是1987年录的,我不认识吴兆基先生,也是通过唐健垣先生的介绍。他说这位苏州的老先生是一位数学教授,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北京音研所录了一些古琴音乐,你应该去找他。于是我专程去了上海,当时交通还非常不方便,又租了一辆车到苏州,把这位老先生找到了。他二话不说就乘坐我们的车返回上海录音,两个晚上时间,很顺利的录制完成了《吴门琴韵》专辑。
         《蜀中琴韵》录制于1986年。当时我带香港爱乐乐团去成都演出,当地人说这里有一个古琴演奏家,王华德先生,我就找他录制了专辑。但是录制完成后遇到一个问题,不敢出版,因为我觉得整个专辑音乐有点奇怪,节奏好像不很规范,音准也不很规范。我就把这个小样给几个朋友听,包括林友仁先生,他说哎呀你不会欣赏,这个是咱们书法里的狂草啊,狂草怎么可能字正方圆呢,就是这样的,只要你会欣赏草书你就会懂得欣赏他的音乐。心中的疑问迎刃而解。三年之后,我再去成都,再录制古琴专辑的时候,我懂得听一点点了,原来上次录了没错,这次录了更好,后来出版了《蜀中琴韵》,就用了1989年录的版本。如果各位以后有兴趣听最早的版本,我还是可以考虑把它找出来。
          就这样边录边学,慢慢的我就把古琴音乐的一些系列整理出来了。这样就有了《广陵琴韵》、《吴门琴韵》、《闽江琴韵》、《蜀中琴韵》等等。做完这几个古琴音乐专辑系列之后,就有了一些新的想法了。有人说有些古琴非常好,像“梅梢月”、“南风”、“纪侯钟”,这些都是一些非常出名的琴,琴的音色也很有代表性。如果这些琴家或者作品不能代表琴派的时候,我就考虑用古琴名字来命名音乐专辑名称,像录制的《南风》、《梅梢月》音乐专辑就是这样。也有一些跟我合作的古琴演奏家,后来提供了一些宝贵的录音给我。比如说林友仁先生曾告诉我,姚公白、姚公敬两兄弟还在江苏当老师的时候,他们手头有些姚丙炎先生的历史性录音。我说那很好啊,这样就可以出一个父亲两个儿子的系列录音专辑了,《姚门琴韵》系列古琴录音就是这样诞生的。《蜀中琴韵》专辑中也有喻绍泽先生的历史录音,《梅庵琴韵》专辑也是历史录音。还有我们即将做的,王建欣、李凤云老师提供的许健先生(古琴演奏家、古琴史学家)的录音,顾梅羹先生的录音,也是我们计划要出版的。
          现在我觉得,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录古琴到现在,已出版了几十张古琴专辑,这是非常幸运的;当然这么多年也碰到很多挫折。比如刚开始录制古琴专辑,我说管平湖先生的那个《流水》,也打听了管先生有些什么传人,他告知故宫有个古琴家叫郑珉中。那是1986年,我也去找她。第一次去故宫,哇,太大了,从进去到找到他走了一个半小时。可他不愿意录,说有一个古琴演奏家叫王迪,弹得更好,让我去找她。王迪先生是新中国成立后从中央音乐学院走出的第一代民族音乐研究的学者,古琴家、民族音乐学家,为古琴音乐发掘做出过很多贡献。找到她,也是不肯录音!那我也没有办法了。时间又过了三年,我再去找了郑珉中先生,他还是坚持不肯录音,前后共找了他三次。后来我很想再去找王迪先生,她2005年去世了,留下遗憾。
          其间,还遭遇了一些波折、不快,就是我们遇到一些老古琴演奏家,会提出一些很奇怪的要求。比如李凤云老师也介绍过一位很好的老琴家,不说名字了,我们找他录音,他说你可以来给我录音啊,但你要给我百分之五十的版税。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后来也就放弃了。有一位琴家我去找他,刚开始跟他沟通就被他轰出来了,受了不少气,但是我也忍了。现在市面上也有很多人录古琴啦,也有一些唱片公司模仿雨果唱片,也想录古琴。有些唱片制作公司开始想录古琴的时候,就把我们想录的那几位琴家全部招揽去,令我也录不成了。比如香港某些琴家,开始我找他录音,他说我不给你录了,我给那个公司录了;过了二十年,他再来找我,说老易我还是想给你录了。那我心里面就想,可我不想给你录了。就是这样,也不是利益的关系,因为我觉得录好一张古琴唱片就得天时地利人和,要把它流传出来真的不容易。所以,古琴录音也要看缘分:有缘分就录了,没缘分也没办法。

    摘自《2015年雨果古琴录音三十年讲座文字整理》,编者有改动,配图与文无关


    关于雨果唱片

    联系雨果唱片
    86-20-86372946
    更多相关: 视听发烧唱片
     网友评论
     编辑推荐
    • 2019年视听行业大型活动之走进企业(西安)
    • 2019年视听行业大型活动之走进企业(河南)
    • 2019视听行业万里行系列活动——走进河南
    • 2019视听行业全国巡展中国·郑州
    • 视听新生态论坛暨AV生态  智慧生活(北京站)圆满举行
    • AV生态 智慧生活——2019视听行业万里行武汉站圆满举行
    • 欧洲子公司同事到访深圳总部参观学习
    • 万里行·AV生态 智慧生活全国巡展——郑州站圆满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