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喜欢音乐,所以会入手更好的设备,只为追求更好的效果。在更好设备的帮助下,我们可以更深入细致探索音乐世界。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似乎成为了一个闭环,让人无法自拔。特别现在无损音乐普及,器材表现提升,只要戴上耳机,就能享受好声音。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还要去看现场表演呢?
对比十年前,现在的文娱生活精彩了不少。身处一线城市,只要你想看,每周都有各种演唱演奏会等着你。即使身处二三线城市,也会有大咖不定时举行演唱会。去看演唱会/演奏会的目的有很多,追星,还上欠着多年的门票钱,甚至是一场社交活动,不同的原因里,还有一个,是“感受现场演奏”。
有朋友会问,在无损音乐和优质播放设备随手可得的今天,为什么还要感受现场演奏?无可否认,无损音乐的普及,让我们随时随地能享受到更好的声音效果。对比之下,现场演奏不仅能有更强的临场感,而且能感受到更多的元素。其中,“声学条件”就是一个值得细味的元素。
如果你曾经在开阔地、LiveHouse和音乐厅中听到同一个乐队和歌手演绎同一首作品,你会感受到彼此之间的差别。在开阔地演出能听到更多的低音,但声音可能会分散;LiveHouse里声音会比较凝聚,但也会觉得声音有些局促;在音乐厅里的演出,不仅声音层次细腻,而且会感觉音乐自然环绕在自己身边。三者之间的区别,很好地表现了声学条件在不同场地中的区别。
聊声学条件之前,我们先要了解声音是怎样传到耳朵的。声音既可以直达耳朵(这被称为直达声),也可以通过反射到达耳朵(这被称为反射声)。为什么我们在开阔地上听音乐感觉效果不好,是因为此时声音基本是直达声,让人在听觉上与音乐产生距离感。而在室内环境中,声音会产生一定的反射,让人觉得与音乐距离很近,更有沉浸感。
为了获得理想的音响效果,好的音乐表演场所需要在结构、材质、坐席设计等方面综合考虑,尽可能构建出色的声学条件。对比没有固定座席,部分时间兼用于商业运营的LiveHouse,音乐厅拥有更充裕的空间,可以通过更合理的反射和混响设计,实现更好的声学效果。好的音乐厅,能塑造出余音绕梁的效果,让人觉得听觉与视觉同步,感受到活灵活现,富有感情的演出效果。
看到这里,有些朋友可能也会想到,耳机单元在腔体中工作,这种状态和表演者在音乐厅中进行演出是类似的。这是否意味着耳机腔体中是否也有对应的声学设计,以实现更好的声音表现?答案,是肯定的。
以飞朵耳机为例,在研发产品时,都会通过精密的3D分析技术,为单元的声音特性打造合适的发声空间。设计团队为单元打造合适的发声空间,是为了充分应用直达声、反射声和混响声的特性,最终为消费者送上宛如身临其境的声音效果。飞朵对腔体空间的设计,正是飞朵希望“让音乐之光温暖人心”这一持续愿景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