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展示
品牌展示
民乐集萃:老易谈雨果《将军令》
2019-10-12


辑是彭修文先生指挥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演奏的民乐录音,共收集了《丰收锣鼓》、《瑶族舞曲》、《阿细跳月》、《紫竹调》、《青松岭》、《翻身的日子》、《将军令》、《花好月圆》、《彩云追月》、《乱云飞》等十三首民乐合奏曲。

采用大型民族管弦乐团演奏《丰收锣鼓》,使得这首表现农村丰收季节劳动场面的乐曲更显得气氛热烈,蔚然壮观。除拉弦乐和弹拨乐极具实力阵容之外,十番锣鼓、舟山锣鼓以及戏曲锣鼓打击乐的演奏加入也为乐曲注入了无穷活力,令人倍感酣畅而荡气回肠。

《翻身的日子》原系朱践耳先生为电影纪录片《伟大的土地改革》配音而创作的一首管弦乐曲,后经改编成为民族管弦乐合奏。整曲以音色亮丽高亢的板胡及吹管乐器的“管子”担任主旋律领奏,乐曲意在表现中国农民解放翻身当家作主人的喜悦之情,全曲洋溢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欢腾的喜庆氛围。

《紫竹调》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江南丝竹乐著名小曲,旋律舒展、愉悦而充满惬意。采用了民族器乐曲创作中传统、经典的回旋式手法,拉弦乐的流畅旋律与充满弹跳力的弹拨乐交相辉映而珠联璧合。作为主旋律,曲笛、二胡、琵琶以各自不同的加花演奏技巧各领风骚。其中,弹拨乐器丝丝如扣鱼儿得水般的迂回、穿梭极富于生气、活泼。

《彩云追月》是一首广为听众喜爱而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乐曲,该曲由任光创作,历经几十年不衰。经彭修文先生改编后以稳健、从容的慢板节奏平缓行进,颇有朦胧飘逸的意境,令人听来齿颊生香而韵味无穷。

民乐合奏《将军令》,原取材于琵琶曲《将军令》。在中国以词牌曲命名的《将军令》很多,有的用于戏曲如潮州十番锣鼓,有的用于曲艺作开场如四川扬琴。本曲则大段采用了延绵不断的四连音(即十六分音符)表现手法,故音乐深沉、肃穆酷似军队的行进。此外,由于旋律曲调苍劲、威武而颇具有江湖武林侠骨之气,故非常流行于港澳地区并常被武打电影、电视片引用或经即兴填词以粤语唱之,如《太极张三丰》主题曲和《黄飞鸿》“男儿当自强”及电视连续剧《陈真》、《霍元甲》、《武松》之“醉打蒋门神”等。聆听该曲能令人精神抖擞豪气倍增。

《花好月圆》是一首充满欢庆气氛的民乐合奏曲,故常在新年佳节的大型民族音乐晚会中用来作为压轴保留曲目。该曲原为黄贻钧先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创作,原由小型民乐队以齐奏方式演奏。1956年经彭修文先生改编并对原曲作了较大的调整和完善,并于引子部加缀了一个欢快的序奏段落,变齐奏为合奏,从而使得曲调旋律抑扬有致更为生动活泼。乐曲中,以二胡为主旋律的弦乐演奏非常优美抒情,弹拨乐的旋律则强调音符的饱满、果敢及节奏上富于鲜活的律动性,从而为弦乐器行云流水般的委婉、顺畅作了妙绝的衬映铺垫。

另外几首曲目如根据电影《青松岭》主题歌曲改编的《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瑶族舞曲》、《阿细跳月》及根剧京剧《杜鹃山》唱段改编的民乐合奏《乱云飞》,也都是广大民乐爱好者们脍至人口的经典曲目。

担纲演奏的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创建于1953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大型编制的专业民族乐团,演奏风格以规范严谨、手法细腻著称。

第六十六期
1、翻身的日子—选自《将军令》
2、彩云追月—选自《将军令》
3、珍贵访谈:作曲家、指挥家彭修文先生(一)
4、青松岭—选自《将军令》
5、伟大的北京—选自《将军令》
6、阿细跳月—选自《将军令》
7、瑶族舞曲—选自《将军令》
8、花好月圆—选自《将军令》
《将军令》
来自雨果唱片
00:0057:11


注:中国传统民乐远在夏、商、周时期就已存在,先秦时代的编钟、编磬、悬鼓、排箫、笙、箎、瑟等古乐已形成系统,而河南舞阳县出土的贾湖骨笛有近八千年历史,古琴、古筝等音乐更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老易谈雨果是一档中国传统乐器、地方民歌、戏曲等知识普及、鉴赏、唱片制作策划思路、音乐家、演奏家珍贵访谈、音响发烧分享等丰富内容高品质电台节目,囊括了近几十年中国民乐的精华所在。精力所限,早年共制作了二百二十二期。近年,应广东人民广播电台之邀后续制作了老易谈音乐节目。

时间沉淀之经典音乐之美会给听者留下深刻印象,间接使其受到影响并获益终生。每一期节目都是有营养的音乐素养课。真诚希望访者能够从这里认识、喜爱中国传统民乐,开阔视野,赢得共鸣,且从中受益。

发布0
相关资讯

版本权所有©2004-2019 视听网
 咨询:0755-26730722 18928465580(微信同号) 刘生

触屏版电脑版

  • 视听荟
  • 视听号
  • 刷新
  • 分享
  • 我在现场
  •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