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国际显示和面板巨头进入拼接市场的优势,则主要在于“惯性”口碑。这些企业如三星、LG是典型的上游企业,掌控最核心的平板显示技术,是全球最大的显示产品巨头——虽然这些优势并不能成为其在拼接产品上的“真实竞争力”,却能够成为营销的卖点、客户购买的理由、甚至是溢价营销的主要内涵支撑。这些企业自身的产业和国际地位,使得他们具有先天的“客户可信赖感”,从而为这些新手一上来就能进入行业高端市场的争夺创造了机会。此外,国际巨头依赖于品牌号召力形成的代理商网络也是其强大竞争力之一。
第三,在大屏行业新兴势力中,除了小微企业和国际巨头,还有夹于二者之间的“初期成熟化”的本土平板拼接行业领袖。这类型企业比拟不了国际巨头的号召力、也没有传统DLP拼接企业的历史积累和客户资源优势,但是却是国内平板拼接和商显应用市场的真实领导者。
在实力上,这些企业不需要依赖于简单的价格竞争,拥有一定的上游和下游市场议价权;在市场口碑上他们是平板拼接市场的关键构建者、拥有足够长度时间内的行业认知积累。这些企业往往是新兴应用,如数字告示或者普及型安防市场的份额持有者,同时也有实力进一步向高端控制室领域进军。有时候,这些企业还是国际巨头品牌的代理商和集成商。总之,这类企业几乎在拼接墙领域具有“全方位出击”的渴望和实力,是国内拼接显示领域的主要成长力量。
第四,本土彩电巨头也是大屏市场的重要参与者。这些企业具有块头大、品牌认知广泛、制造体系支撑完善的特点。但是,在拼接领域这类企业崛起最晚、市场价值也最含混。彩电巨头进入拼接市场主要采用机遇性突破的方式。如长虹主要依赖对欧丽安的控股关系进入该行业,创维则依赖于自身多年安防监视器行业积累进入该领域,飞利浦背后则是其实际显示业务控制人冠捷的策略在支撑,TCL则主要依赖于自主面板和长期彩电制造技术的积累进入该行业。彩电系的大屏企业,没有小微企业的灵活性、也不具有国际巨头的号召力、在业内的积累也弱于很多“初期成熟化”的本土拼版拼接行业的企业。
但是,这些企业往往具有长期策略和很好的后发实力,其综合影响力不容忽视。
第五,传统大屏势力的多元化发展,并接纳新兴势力带来的新兴文化,也是大屏行业竞争的一大特色。典型表现是,只推出DLP拼接产品的企业已经消失殆尽。平板和投影两条线走路,高端和普及型市场通吃的策略已经形成。不过从竞争的优势看,这类企业还是主要依赖于传统市场的积累、依赖于控制室、指挥中心、视频会议室的高端市场和客户。而且由于企业自身的治理惯性,其在新兴市场、廉价市场的拓展极为缓慢。
第六,专注拼接处理器、矩阵切换器等配套产品的企业,在大屏行业的竞争中具有“拒绝显示路线”和“企业出身”之争的特点。这些企业会提供更为全面的产品线支持。他们不仅提供DLP拼接、平板拼接、也提供边缘融合,LED视频墙等显示工程需要采用的处理器和通信、控制设备。这类企业的竞争思路是技术优先性基础上的多元化产品和市场。
第七,视频会议和安防系统厂商进入拼接墙领域。这些企业具有传统的客户优势,他们进入大屏显示领域可以视为产品线自然延伸的结果。不过,平板大屏时代引发的行业竞争乱象,却是这些企业能够更为轻松的延伸产业链条的关键外部条件之一。这类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在于其传统的客户资源优势。
内容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