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OK版权费自两年前开始征收以来,一直风波不断,不但引起了众多卡拉OK业者的集体抵制,也让众多VOD(即视频点播)厂商因此倒了大霉。
据业内人士估计,高峰时期国内VOD厂家约有400家,福建省有30余家,厦门有7家。而目前国内VOD厂家总数可能已不超过10家,在福建幸存至今的也屈指可数。
VOD厂商日子难过
“ 这两年太不容易了!”昨日,厦门前沿科技公司总经理郭雄杰如是向记者感叹。2008年,由于部分VOD代理商受到了版权费征收部门——— 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的查抄,作为厦门VOD厂商代表,前沿与国内其他8大VOD厂商一道赴京与音集协进行交涉,希望通过签署“谅解备忘录”而获得授权,但音集协方面只是每家收取了10万元的 “复制权费保证金”,后再无下文。
这让郭雄杰两年来过得战战兢兢,由于备忘录没有签署,“VOD产品卖与不卖”变成一个尴尬难题:继续卖随时有被“查抄”的危险,不卖则无异于自己宣布倒闭。
“去年上半年,前沿的业务量也受到很大影响,下半年后,抱着做不做都是死的态度,果断参与竞争,业务量才开始缓缓回升,但全年下来前沿不但没赚钱甚至还亏损。”郭雄杰向记者坦承: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卡拉OK产业扩张速度大大放缓,内外交困已经让很多VOD厂商无力招架。
音集协另有所图?
音集协与VOD厂商签署“谅解备忘录”一事一直悬而未决,也引发了业内人士的诸多猜测。
一种说法是,音集协此举一方面希望通过控制VOD厂商,间接控制卡拉OK终端;另一方面,则通过授权的天合文化传播公司直接收购VOD厂商,力图直接控制下游环节。
雷石公司副总裁马杰就曾表示,VOD厂商并不担心交纳作品的版权复制费,因为这些完全可以转嫁到卡拉OK经营者手中,雷石曾多次向相关部门探询,但被告知不向他们收费。“我们想交钱,但交给谁呢?而且也找不到可行的收费标准”。
而这两年来国内整个VOD行业的动荡,更是让郭雄杰触目惊心。据业内人士估计,两年前国内的VOD厂家约有400家,福建省内就有30余家,厦门也有7家。但目前国内VOD厂家总数可能已不超过10家,在福建,目前还能让卡拉OK经营者记起来的,包括厦门前沿一家和福州的视易和海媚两家。
版权费在厦进展不大
记者调查发现,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的卡拉OK版权费征收问题,事实上在厦门一直迟滞不前。除了个别卡拉OK厅主动缴交版权费外,多数处于观望状态。
去年,福建天合首批起诉的7家厦门卡拉OK厅,目前还在二审当中。
虽然终审结果尚不得而知,但一位厦门卡拉OK经营者昨日向记者透露,由于通过诉讼这种方式收取卡拉OK版权费耗时耗力,每收一笔钱都要先打一场马拉松官司,而且经常是每起诉一批侵权者,就会引起整个群体的抱团反应。因此版权费征收部门不同利益群体已发生了分化,版权费征收问题可能又变得复杂起来了。
更多相关: AV集成
文章来源:东南网-海峡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