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阿凡达》全球范围的大规模热映,3D技术以及所有的3D相关也随之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人们一时间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3D轰炸,电影、电视、动漫 、游戏、投影甚至电脑、手机随之争先恐后登陆3D市场,似乎3D前途无限光明道路一片平坦,一时之间3D市场热闹非凡。但是这种情况会不会是受《阿凡达》影响被暂时性放大的?
3D,强大但非万能
诚然,新技术的出现不应该排斥,但冰不及厚便匆忙上阵就很有可能成为“先烈”,而成为“王者”的人通常都是沉着稳重者。在目前3D内容还没有“任何遍及可寻”的背景下,3D还很难普及。有人认为在《阿凡达》的催化下,再加上3D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历程,目前的市场已经具备大力开发的潜力。真是这样吗?我们可以看看高清市场,虽然高清概念已经叫嚷了10年之久,但是真正家里看上高清的人,到底又有多少呢?不久前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大卫•伯格(DavidPogue)撰文,对今年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第43届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出现的3D热潮泼了一盆冷水。伯格在文章中列举出3D影视急于跟进将会朝生夕死的八大理由:
第一:没有用户在看影视时希望佩戴那些讨厌的眼镜。
第二:那些讨厌的眼镜一副售价高达75美元。
第三:每个制造商的提供的3D眼镜都不相同,市场上没有一个统一标准。
第四:如果在“超级碗”时举行聚会,用户需要至少准备20副眼镜。这些眼镜的售价将是
一个惊人的数字。
第五:这些眼镜都需使用电池,用户又必须担心电池问题。
第六:佩戴这些眼镜会让用户头疼。
第七:目前还没有足够可观看的3D节目。
第八:3D并不意味着节目质量的提升。节目不好,即便是3D形式展示,仍然不好。
除次之外,目前可能延缓3D进程的还有多个因素。其中最大的问题,也是最有可能让3D技术搁浅的问题是光学安全性。3D会不会伤害眼睛?目前没有足够证据证明长时间盯着3D画面是否对人眼有害。厂商们宣称自己将会采取预防措施,制定指导建议。但安全问题若是处理不当将会给3D技术带来致命阻击。
2009年12月美国NFL橄榄球联盟达拉斯牛仔队主场比赛首次尝试了用3D立体技术在大屏幕上现场直播比赛实况。HDlogix公司对此次活动提供技术支持,他们向到场的8万名观众发放了偏振立体眼镜,并从比赛中场休息后段开始测试3D直播。
当时确实有不少观众对这项新技术相当受用,称3D转播增强了真实感,好像自己就站在场上队员的身边。不过遗憾的是,更多的观众并不愿意戴上立体眼镜,因此只能看到屏幕上花花绿绿的重影图像,也有一部分观众表示他们戴上眼镜后出现了头晕反胃的现象。于是,观众席上爆发出了阵阵嘘声,此次全球首创的尝试仅经历了6分50秒就草草结束。在屏幕恢复传统2D影像后,场内传出了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
3月26日3D电影《爱丽丝漫游仙境》登陆申城银幕。上映的头一天,记者在和平影都售票现场发现,该影院26日凌晨首映场的103张票,截至当天13时20分许,只售出了26张票。 在接受采访时多数市民认为,《阿凡达》春运般的买票盛况不会再次出现。有市民称,“经历了阿凡达的疯狂,观众已经变得理性。”至于会不会买票去看电影,还是“听听评价再说”。
积极迎接,理性对待
看来想普及3D化,扩大3D市场,厂商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是改进和完善技术,摆脱因技术问题给人们观看3D影视带来的束缚。其次,也是最重要的,通过3D播放的“内容”一定要跟上。因为3D技术只是一个壳,一个表现工具,影视的“核心竞争力”还在内容上。只有创造出适合3D表现的内容,3D才能显示出其强大的威力。 独立电影导演李自强认为,3D时代的到来对中国的3D相关产业是机遇,但也是一种挑战,“即使拥有一流的硬件基础,也不能让中国一跃成为3D大国。中国的3D要想占领3D市场,还需升级‘软件’。”这就需要3D相关产业积极与文化产业配合好协调好,只有文化产业创造出优秀的适合3D表现的内容,3D产业才能强大起来。
综合来说,目前3D内容尚未普及,且未成气候,系统业者也还未增设3D的系统设备,使现场直播的体育赛事和现场演唱会,仍然无法派上用场。当然售价偏高,也限制了3D产业的发展。不过电子产品快速降价已是产业发展共识,过去在3D技术上存在的一些限制,很可能被《阿凡达》把藩篱与障碍冲破,像过去一台3D摄影机重达200公斤,如今已降到22公斤,技术已大有精进。加上LCD发展已趋成熟,及显示器愈来愈轻薄的趋势下,台湾、南韩、日本的显示器业者将朝裸视多视点的3D显示器发展。不过裸视技术恐怕要五年才能到达发展成熟的阶段,过渡期仍将以拟3D为主流。
厂商们既要敢于冲锋在前又不可急于求成,只有分清形势顺势而为,才能在未来的3D争夺战中成为赢家。
更多相关: AV集成
文章来源:中国投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