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视听网 > 行业新闻 > 专业音响 > 视听信息 > 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上的音视AV工程

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上的音视AV工程

中国视听网资讯 更新时间:2010-11-15 9:05:23  编辑:雪韵  [ ]     手机访问

   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于11月12日正式在海心沙岛上演,这场由众多中外顶级艺术家打造的视听文化大餐,精彩纷呈。



  梦如幻的水舞台
  在确定本届亚运会开幕式的创意元素以“水”为核心后,亚运会开闭幕式诞生了“舒展一幅珠江画卷”,“水”是此次广州亚运开幕式的核心元素,从“一滴水”开始,绝大多数演出都是在水上进行。整个舞台共计9000多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水舞台。在浅水区,水深约10cm,在这里,骏马奔腾、孩童嬉戏、少女舞蹈,巨轮航行,美轮美奂;在深水区,水深2-6米,水上摩托艇、花样游泳、高空跳水,异彩纷呈。

  偌大的海心沙舞台并非一成不变,在演出不同阶段不停切换,犹如魔术般让人眼花缭乱。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在“猎德鼓”进场时,浅水区内的清水神奇地退去,30秒内水去无痕。

  据负责这一系统的杭州佳合舞台设备有限公司技术创意总监阮小华介绍,这一切有赖于舞台下暗藏着数套技术系统。整个舞台的蓄水量约9000吨,实际上,深水区与浅水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蓄水循环系统,深水区的水深是固定的,水下安装有可升降的舞台设备,而在浅水区,舞台是固定的,能够实现30秒内快速排水完全依靠舞台下庞大精密的排水系统。

  水舞台下是如何藏“火”的
  开幕式文艺演出进入尾声,45名身着白色长裙的少女走近舞台中央一座缓缓升起的巨型火炬塔,举止安详肃穆,将圣水倒入火炬塔中。紧接着,四座银色弧形铁桥从四面推进会场,迅速与火炬塔组合。在全场《日出东方》的豪迈歌声中,这四座桥高高撑起火炬塔,缓缓上升至高空。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代表,穿过这道恢弘的“广州之门”一一入场。

  纵观历届奥运、亚运会开幕式,如此特别的移动火炬塔还是首次出现。火炬桥的设计制造者杭州佳合舞台设备有限公司技术创意总监阮小华介绍,这四座同心桥设计建造过程历时一年多,为了达到导演要求,他们甚至把在杭州的厂房也拆过。

  “水舞台”依赖于舞台下有一整套观众看不到的控制系统;而火炬塔与火炬桥的组合,及火炬塔的升起,则完全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完成,难度更加之大。阮小华说,火炬塔升起的位置,原本设计是个“干舞台”。通过投影,也可以制造出波光粼粼的幻觉。但是观众很容易就看出来,那个位置很特殊。因此,他们首先要破解的难题是:在“水”下藏“火”。

  阮小华介绍,他们首先设计了一个直径10米、深12米的基坑,火炬塔和中心升降圆台就隐藏其中,且尽可能地密闭。基坑盖板与周围组成浑然一体的表演舞台,观众完全看不出端倪。《花城之邀》开始后,基坑盖板打开,在30秒内中心升降圆台将火炬塔座升出地面;与此同时,此前隐藏在桅杆帆屏后区及观众席两侧的四座火炬桥,由演员们移动到圆台的拼装位置。在5分钟内,经过精确调整,由人工操作手动驱动装置,用带螺杆的插销完成火炬塔和火炬桥的连接,包括燃气管道和控制电路的连接。

  每座火炬桥重约7吨,它的行进有赖于特制的“鞋子”―――前后各2组实心轮胎,可90度旋转的万向型、并都装有升降机构。在火炬桥与火炬塔座安全连接完成后,前后轮组与火炬桥脱离。

  火炬塔座在中心升降圆台的承托下,升高至离地面9.8米处时,原本隐藏在轨道槽地坑内的火炬桥牵引小车开始出动了,它的作用就是帮助四座火炬桥在3分钟内,以每秒0.15米的速度同时抬升,将火炬塔撑起至26米的最高位。使火炬桥保持稳定的机关,就是隐藏在轨道槽内的铆固点。

  中心升降圆台在火炬桥脱离后,立刻回到基坑内。在燃气管道和控制电路确认连接无误后,圣火随即在火炬塔上点燃。

  18吨重海洋之舟如何“乘风破浪”
  在《海洋之舟》这一篇章中,一艘象征着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大船气势磅礴地开进大舞台。在惊涛骇浪中,它摇摆起伏,高歌猛进,将广州勇于进取的大无畏气魄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艘长268米、宽8.8米、高18米、重18吨的“巨船”,是由世界顶尖的舞美大师马克・菲舍尔和中国舞美大师苗培如共同打造的“海洋之舟”,可以进行横向和纵向360度的翻滚旋转。

  这艘古船为何能够模拟出“乘风破浪”的效果?杭州佳合舞台设备公司创意总监阮小华介绍,大船能摇摆起来的“机关”,就是在船下安装几组双向摇摆的万向型轮组。

  全球规模最大的灯光群雕琢出的视觉奇观
  以“珠江为舞台、城市为背景”在海心沙岛上举办的亚运会开幕式,用2000多台探照灯、2000多台电脑灯,共计5000多台专业灯具,打造了全球最大规模的一次灯光城市行为艺术。励丰声光与亚组委声光视频项目部正式签约,成为第16届亚运会开闭幕式声光视频设备的供应商之一。

  在开幕式的序篇,随着海心沙岛地面水波的无限蔓延, 配合绚丽激光,开启了世界上最大的喷泉阵列,波澜壮阔地晕染出长170米、高38米的水景奇观,如梦如幻。星空下,珠江上,观众席前四座八面80米高的视频巨帆昂然升起。珠江两岸焰火和探照灯将海心沙岛打造成一艘史无前例的全光影水景塑造的亚洲“和谐号”巨轮,在中国南大门,珠江入海口,“亚运之夜”启航。

  开幕式进行到“绿色一分钟”时,短短的六十秒里,灯光将高达600余米的广州塔幻化成高耸入云的绿色亚洲生命之树。海心沙岛周围及珠江两岸主要建筑瞬间变绿。让人们在钢筋水泥的都市中找到绿色家园的感觉,同时,呼吁全城百姓在这一刻将家中的一盆花或一簇绿色植物搬至阳台及窗口,让星空看见,让世界看见。从海心沙岛开始,主场地及珠江两岸2000盏高倍LED探照灯变色成为绿波回廊。这是难得的一次从视觉渗透进心中的灯光艺术展示。

  美轮美奂的巨大LED光网
  在海心沙岛上进行的开幕式亮点频现,在海心沙岛附近珠江江面上,也有一个极具创意的展示。一张交替闪烁着亚奥理事会会徽和本届亚运会会徽的巨大LED光网,流淌在珠江之上的海心沙水域,从珠江两岸,尤其是在广州的上空和周围的高楼上,都能够感受到江面会徽传递的体育精神和浪漫元素。

  将运动会会徽以高科技的舞台展示手段与运动会开幕式艺术表演相结合的手法,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将奥运会徽——五环形象,以LED光网的形式,出其不意地升起于“鸟巢”舞台之上时,那种浪漫唯美的感觉深深感动了观众。广州亚运会开幕式选择LED会徽光网顺着珠江流淌到海心沙,同样具有很强在可视性。

  据悉,为了打造这张水面光网,使用了50万个LED光点,由500名熟练的技术人员耗费了5天时间,手工编织了长42米,宽48米,面积2000余平米的LED光网。经过反复试验的这张“水上会徽”不怕风浪、也不怕下雨。

  飞起来的大屏幕:《白云之帆》
  亚运开幕舞台设计来自英国大师马克·费舍尔的手笔,他以四艘具有岭南特色的帆船作为开闭幕式演出的中心。船帆上的LED显示屏成为全场焦点,显示屏总面积达8000平方米,为当今世界显示面积最大的LED屏,人们还送它一个美丽的名字——帆屏。这个帆屏正是由深圳设计、深圳制造。整个开幕式的《白云之帆》后段上演惊险刺激的空中飞人。这个表演由1600多名扬名海内外的河南塔沟武校少林小子完成。这群少林小子分成两组,其中180人将要在巨大的帆屏上上下来回飞舞,组合摆出各种不同的画面。而地面1400多名少林小子则是拉线人,操作帆屏上飞天小子的每个动作。

  据了解这块帆屏由深圳联腾科技公司设计制造,开幕式上的帆屏有三大特点:是世界上首创的可折叠、可升降的显示屏;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格栅屏;是一块全天候的显示屏,“无论风雨天、台风天,都可以在户外使用。”与多哈亚运会开幕式LED显示屏相比,船帆显示屏体面积更大,显示清晰度、分辨率更高。屏帆凝聚了来自联腾公司、清华大学、深圳大学和深圳光电协会200多设计人员的心血,在结构上使用了航空器中的铝镁材料以尽量减轻帆屏重量,不过饶是如此,由于帆屏面积太大,每块帆屏仍重达12吨,因此每个帆屏要靠8根钢绳来提升。在每一个LED灯外都安装上了一个凹槽型的金属壳,在金属壳的壳与壳之间留下8厘米的缝隙,这就是“空中飞人”能够踩踏的支点。

  智能化的网络音频广播系统将音乐融入到美丽的夜色

  为保障亚运会的顺利开幕和闭幕,整个岛屿上配置了一套智能化的网络音频广播系统,将动听的音乐融入到美丽的景色中。本套背景广播系统采用全套美国QSC公司的产品,以Q-Sys网络音频系统为核心,通过星型光纤网络,覆盖整个海心沙岛。各种背景音乐按照计划列表,通过网络传输到各个岛外机房,经本地信号放大后传输到看台、喷泉表演区、码头、其它园林区等不同广播分区。区别于以往采用的公共广播类扬声器,本次项目采用QSC AD系列全天候扬声器,其优秀的音乐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将带给游客优美舒适、身临其境的听音感觉。

  除背景音乐播放功能之外,本系统还兼顾了临时指挥广播和消防广播两个功能。在安保指挥中心,开幕式入场区等地,配置了网络呼叫站,工作人员可以按照自身权限,通过网络呼叫站,进行现场指挥调度。本系统和消防报警系统无缝地接驳到一起,在接收到消防报警系统的干触点信号后,系统会自动进行相关分区的火警警报广播。

  为了增加系统的可靠性,本次广播系统设置了两个主机房,两台Q-Sys系统主机分别被放置在两个机房中,并且被设置成互为备份的工作机制,当一台主机或者一个机房出现问题的时候,另一台主机会自动上线工作,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本次亚运会开、闭幕式旨在跳出传统的演出形式和概念模式,在时空上有革命性的突破,本套网络音频系统全面配合该理念,将整个海心沙岛打造成开闭幕式的表演舞台。

更多相关:  AV集成

文章来源:音响网


资讯搜索

声明:本站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本站的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视听网”。

网友评论

专业音响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产品导航

设为首页 | 商务信息 | 视听资讯 | 本站动态 | 关于中国视听网 | 网站地图 | 网站RSS | 视听3G | 友情链接
本站网络实名:中国视听网[专业版] 国际域名:www.av-china.com
版权所有 2004-2010 深圳中投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邮箱:av-china@3v.cn 电话:+86-755-33019199(十八线) 传真:+86-755-33010311
深圳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